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发言材料 > 社区党建工作者在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研讨发言
社区党建工作者应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居民参与,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社区党建工作者在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研讨发言”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1/5社区党建工作者在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研讨发言社区党建工作者在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研讨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几天前,我有幸参加了在〔...〕市召开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特别是关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的深刻论述,让我深受触动,也引发了我对自己作为一名社区党建工作者角色的深度思考。今天,借此机会,我想结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观察与体会,谈几点感悟和反思,希望能与各位同志交流互鉴。我的发言不谈成绩,主要想聚焦于三个问题:党建引领的根是什么?治理的力从何来?未来的路怎么走?一、回归本源,深刻感悟党建引领的根过去,一提到党建引领,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系列活动、一个个阵地、一项项指标。但在基层治理的实践汪洋中,我愈发感到,党建引领的根,并非浮于表面的形式,而是深植于群众心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组织力。它不是一句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社区居民在遇到急难愁盼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能够信赖的依靠。在〔...〕社区,有一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问题突出,居民之间因停车、漏水等琐事摩擦不断。起初,社区干部跑前跑后,协调各方,但效果总是不尽人人意。问题出在哪里?反思下来,是我们把引领简单等同于代办,把服务看作是包揽,忽视了党组织真正的根--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后来,工作思路转变,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小区功能型党支部,把退休党员、热心居民、在职党员都动员起来,搭建了一个463民主协商议事平台。从议题收集到方案讨论,再到监督执行,都让居民自己说了算。党组织在其中不当裁判员,而是当引导员和服务员,提供政策咨询、链接专业资源。当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被激发,许多看似无解的难题迎刃而解。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建引领的根,是信任。这种信任,源于党组织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它要求党组织必须具备强大的号召力和动员能力,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将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二、破除壁垒,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力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单靠社区党组织单打独斗,力量是有限的。座谈会上交流的经验也表明,有效的治理必须依靠多元共治。那么,这种共治的力从何而来?我认为,来源于打破壁垒、重塑链接、激发活力的系统性整合。首先是组织链接之力。传统社区治理中,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常常是各扫门前雪,甚至相互掣肘。〔...〕市等地推行的大党委制度,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供3/5了很好的思路。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将辖区内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的红色联盟。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党建这根红线,将原本平行的主体,变为同向而行的伙伴。例如,可以探索建立共建责任清单,让驻区单位的资源,如场地、人才、信息,能够有效下沉到社区,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其次是社会协同之力。社区是各类社会组织成长的沃土。党组织需要扮演好伯乐和孵化器的角色,积极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居民自组织等力量有序参与治理。我所在的社区曾尝试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开展针对独居老人的关爱服务。实践证明,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仅提升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也弥补了社区行政力量的不足。未来,如何进一步健全机制,让这些社会力量从补充变为主力,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再次是数字赋能之力。随着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数字技术为基层治理插上了翅膀。一些地方探索的党建+网格治理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流转和问题的精准处置。然而,当前数字赋能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平台功能单一、数据壁垒未完全打通、部分老年居民数字鸿沟等问题。如何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而不是让居民被技术束缚,需要我们在应用中不断优化迭代。例如,开发更简化、更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同时保留线下渠道,确保技术进步的红利能够惠及每一位居民。三、直面挑战,深入思考未来发展的路尽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调研数据显示,部分居民对基层治理组织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仍停留在一般,甚至有20%表示不满意,这警示着我们的服务供给与群众的期望之间还存在差距。结合工作实际和座谈会的启发,我认为未来的路,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用力:第一,要走好固本强基之路,让党组织的主心骨更硬。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所有工作的基石。要持续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建设,特别是带头人队伍的培养,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比如探索党员积分制等激励机制,让每一位党员在网格中、在楼栋里、在社团中都能亮出身份、发挥作用,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神经末梢。第二,要走好问计于民之路,让群众参与的主动脉更畅。群众参与是基层治理的活力之源。要健全党建引领下群众参与的联动治理机制,拓宽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渠道。这不仅需要有畅通的议事协商平台,更需要有完善的反馈和激励机制。要让居民的金点子能够真正转化为社区治理的金钥匙,让参与治理的居民有成就感、获得感。例如,〔...〕社区的居民满意度达到98%,〔...〕社区的居民参与度提升了40%,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常态化、制度化的民主协商在发挥作用。第三,要走好精耕细作之路,让社区服务的颗粒度更5/5细。社区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大水漫灌式的服务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未来,社区治理必须走向精细化、专业化。这要求我们沉下身子,用绣花功夫去了解每一户家庭的真实需求,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通过微调解微自治微服务等小切口入手,精准破解群众身边的大难题。同时,要更加关注社区内的特殊群体,如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困难家庭等,提供更加有温度、有品质的兜底服务和人文关怀。各位领导、同志们,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1篇需要用心用情书写的大文章。这次座谈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加压鼓了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建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带着这次学习的收获和思考,回到工作岗位,以更谦虚的姿态、更务实的作风,与社区的党员和群众一道,继续探索、不断前行,为建设那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温暖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社区党建工作者在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研讨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6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