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学习 > 党课讲稿 > 市民政局党员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培训党性分析报告
民政局党员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培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党性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市民政局党员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培训党性分析报告”相关材料,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市民政局党员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培训党性分析报告根据组织安排,我于近期参加了市委党校第三期科级干部进修班学习。此次培训紧密围绕“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主题,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分组研讨、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使我在思想上经受了一次深刻的“政治体检”,在党性修养上经历了一次系统的“淬火锻造”。根据工作要求,我紧密结合自身承担的岗位职责,严格对照党章党规、岗位职责和群众期盼,深入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并明确整改方向。现将个人党性分析情况报告如下。一、在“深学细悟”中筑牢忠诚根基此次党校培训课程设置科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入系统的理论学习、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赴革命纪念馆的沉浸式教学以及与不同部门学员的思想碰撞,都使我获益匪浅。通过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联系实际思,收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忠诚底色更纯。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核心要义,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结合民政工作政治属性强的特点,进一步增强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领悟到,民政工作每一项业务都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和民心向背,必须将绝对忠诚融入血脉、见诸行动,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民生保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我市民政领域不折不扣落地生根。(二)宗旨意识更加牢固,为民服务情怀更深。现场教学中,我们实地考察了金水区“颐乐之家”养老服务综合体,详细了解了“智慧养老平台”、“喘息服务”等我市养老服务创新模式。社区负责同志介绍,他们为高龄独居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实现紧急呼叫、健康监测等功能;同时整合社区资源,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临时照护支援。一位社区老人感慨道。“现在遇到突发情况,按一下手环就有专人上门,心里踏实多了。”这令我深刻反思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群众诉求——此前处理一位登封市困难群众反映医疗救助申请材料复杂的问题时,虽然按照规定流程给予了答复,但并未深究其奔波往返的艰辛。培训中专家关于“警惕‘政策悬空’、做实为民服务”的论述令我警醒。民政工作直面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老年群体,“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绝非空谈,必须体现在政策设计的便捷性、服务流程的顺畅度、沟通解释的耐心细致以及文件语言的通俗易懂上。每一次与群众的接触、每一项政策的落实,都是对初心使命最直接的检验。作为我市民政干部,更应聚焦“一老一小一弱”等群体关切,将心比心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三)本领恐慌更加强烈,担当作为动力更足。学习研讨中,接触到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慧民政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前沿理论和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深刻认识到自身在知识结构、战略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面对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赋予民政工作的新使命,如提升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水平、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等,深感“本领恐慌”。这种危机感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力和担当作为的紧迫感,激励我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不断提升履职尽责所需的能力本领,努力成为民政工作的行家里手。二、在“反躬自省”中找准差距短板对标党章党规、岗位要求和群众期盼,深入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理论武装深度不足,学用转化存在“断点”。虽然能够按要求参加学习,但在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穿透力上还有欠缺。主要表现在将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的最新部署,与新郑市、惠济区等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难点、巩义市山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等我市情结合不够紧密,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破解难题的能力有待提升。(二)宗旨践行尚有温差,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得不够牢固,服务群众有时存在“被动响应多、主动发现少”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有时满足于完成上级交办任务或例行性工作,对标我市“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建设的高标准,深入二七区老旧小区、中牟县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主动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主动性不足。在处理如社会救助在线申请平台优化、殡葬服务便民举措细化等具体事务时,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不够彻底。(三)工作标杆立得不高,攻坚克难锐气有所弱化。对标先进地区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自我加压不够,有时存在“求稳”心态。主要表现在在面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社会力量参与度不足、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共享壁垒等需要跨部门协调的“硬骨头”时,有时存在畏难情绪或等靠思想,缺乏“钉钉子”精神和一抓到底的韧劲。(四)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破解瓶颈思路不够开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解放程度和开拓创新精神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对于我市在智慧社区建设、慈善信托发展、地名文化保护等方面如何走在全省前列,学习借鉴杭州“民生议事堂”、深圳“慈善+科技”等先进经验的主动性还不够强,结合我市实际进行本土化创新、打造特色品牌的思考和举措不多。三、在“知行合一”中砥砺坚强党性针对以上查摆出的问题,本人将以此次党校学习为新的起点,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整改落实。(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政治忠诚之魂。一是持续深化学习。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制定个人年度学习计划,在积极参加集体学习的同时,保证每周不少于*小时的自学时间。重点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共同富裕等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及时跟进学习中央、省委、市委最新精神和决策部署。二是突出学用结合。特别注重结合我市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思。围绕我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等重大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清晰思路、破解难题的有效方法、推动发展的具体举措,切实打通学用转化“断点”。(二)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服务之本。一是践行“一线工作法”。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严格执行基层联系点制度,刚性要求每周确保至少1天深入市(县、区)民政服务窗口、街道(乡镇)社工站、城乡社区走访调研,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真实声音。建立需求台账与闭环机制。建立详实的“我市民政服务对象需求动态台账”,重点记录特殊困难群体反映最强烈、最普遍的痛点难点问题。对台账列明的问题,明确责任人、解决路径和时限要求,实行销号管理,定期回访评估解决实效,形成“发现-交办-解决-反馈-评估”的完整闭环。二是聚焦痛点精准施策。针对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问题。主动牵头协调医保、财政、卫健等部门,推动优化流程、拓展定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具体行动。在*月底前完成线上申请模块简化方案设计并推动开发测试;*季度内编制完成通俗易懂的《我市医疗救助便民服务指南》,通过社区网格员、“郑好办”APP、局官网、等多渠道广泛宣传,提升政策知晓率和便捷度。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推动建立健全“学校+村(居)委会+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多方联动机制。具体行动。*月内与市教育局建立信息定期共享机制;整合利用荥阳市、新密市等地现有“儿童之家”资源,在*季度内制定提升利用率和精准服务方案;探索引入专业社工力量,在*个县(市)开展关爱服务项目试点。三是改进文风会风。在起草政策文件、报送信息时,力戒“官话套话”,多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白的语言表述,确保政策文件清晰、准确、易懂。精简会议活动,注重实效,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服务群众,让民政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民生温度”。(三)勇于担当作为,锤炼务实过硬之能。一是提升攻坚能力。聚焦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殡葬领域改革等重点工作中的难点堵点,主动认领“硬骨头”任务。发扬“钉钉子”精神,对定下的事情一抓到底,对协调中的困难敢于牵头、敢于碰硬、敢于拍板担责。二是强化执行效能。树立“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对上级决策部署和局党组工作安排,迅速响应、周密部署、高效落实。加强过程管理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三是对标先进开阔视野。坚持“跳出我市看民政、对标先进谋发展”,制定学习计划。每月至少深入研究1项全国民政领域的创新做法或典型案例;每季度至少与1个先进地区民政部门开展线上或线下工作交流,学习借鉴其理念、机制、技术应用等。通过此次党校的系统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强的党性源于持续的理论滋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更源于在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千锤百炼。我将时刻牢记“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政治属性,自觉将此次党校学习的丰硕收获转化为忠诚履职的实际行动,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新篇贡献力量!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市民政局党员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培训党性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7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