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 乡镇2025年民政工作总结和2026年工作计划(资料)
顺利完成各项民政工作任务,有效提升民生福祉;新一年将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服务优化升级。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乡镇2025年民政工作总结和2026年工作计划(资料)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乡镇2025年民政工作总结和2026年工作计划2025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精准指导下,*乡镇民政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创新基层治理、优化社会服务”三大核心职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狠抓政策落实,深化服务创新,全力以赴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及2026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一、2025年工作总结2025年,全镇民政系统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发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持续提升,为全镇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了坚实的民政力量。(一)社会救助体系更趋精准,兜底保障坚实有力。我们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原则,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制度性保障。一是动态管理实现精准识别。全面应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结合“大数据筛查、网格员走访、干部入户核查”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对全镇困难群众进行常态化排查与动态管理。同时,通过定期复核和数据比对,依规清退不再符合条件的对象,实现了救助资源的精准投放。我们建立了覆盖全镇易返贫致贫家庭的动态监测预警台账,对存在风险的家庭实行“一户一策”跟踪帮扶,成功为12户家庭化解了突发性致贫风险,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救助资金发放规范高效。严格执行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办法,依托“一卡通”系统,确保各类救助资金及时、足额、精准发放到每一个救助对象手中。未发生一起截留、挪用、冒领等违纪违规问题,资金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三是专项救助服务协同增效。我们积极推动“资金+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模式,深化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联合镇卫生院、学校等单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有效减轻了大病重病患者的医疗负担;成功资助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协助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危房改造及住房救助,圆了他们的“安居梦”。此外,精心组织了“寒冬送温暖”“夏日送清凉”等季节性专项救助行动,累计为流浪乞讨人员、高龄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发放棉被、取暖器、防暑药品等物资,让他们在寒冬酷暑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养老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为目标,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一是养老服务设施网络不断织密。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布局”原则,持续加大养老基础设施投入。2025年,我们成功新建了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点,并对乡镇敬老院进行了全面的适老化和功能性改造升级,新增专业护理型床位,配备了智能护理床、康复训练器、助行器等康复辅具。至此,全镇村(社区)均已建成养老服务设施,初步形成了“乡镇有院、村村有点”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同时,我们全面优化了敬老院内部管理,制定了餐饮服务、健康管理、安全巡查等一系列标准化服务流程。二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扩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全镇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菜单式”居家养老服务,涵盖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多个方面。我们开通了养老服务热线,建立“15分钟响应圈”。此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组织志愿者开展“情暖夕阳”系列活动,为老人们提供读报、义诊、文艺表演、心理慰藉等服务,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各项养老惠老政策全面落实。我们确保各项养老补贴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全年为全镇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为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为破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瓶颈,我们联合卫健、人社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养老护理员专题培训班,有效提升了全镇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养。(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特殊群体关爱精准到位。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同时聚焦特殊群体,提供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关爱服务。一是基层民主自治效能显著增强。顺利完成全镇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居)委会成员,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整体功能得到增强,实现了“选出好班子、换出新气象”的目标。我们严格执行村(居)务公开制度,督促各村(社区)每月至少公开财务收支、惠民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等信息,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村民议事厅”“社区协商会”“百姓说事点”等民主协商模式,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二是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有力有效。我们持续加强对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为全镇困境儿童逐一建立了“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联合团委、妇联等部门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成功帮助困境儿童实现了学习用品、课外书籍等微小愿望。我们高度关注残疾人群体的生产生活,积极链接资源,为残疾人适配了轮椅、假肢等辅助器具,组织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参加电商、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成功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或居家灵活创业,有效增强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民政专项社会事务有序开展。我们不断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在登记过程中,积极提供婚前辅导、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50余次,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的婚姻家庭观念。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广泛宣传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为解决群众“逝有所安”的实际需求,我们在*村规划并建成了一处高标准的村级公益性公墓,有效引导了丧葬习俗的转变。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深度有待提升。一是对象识别仍有盲区。虽然应用了大数据技术,但在一些偏远村组,由于信息壁垒、群众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原因,信息采集仍不够全面、及时,导致少数处于贫困边缘、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隐性”困难群众未能第一时间被发现和纳入救助范围。二是救助方式相对单一。当前我镇的社会救助仍以资金和实物发放为主,服务类、发展型救助供给不足。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在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创业支持等方面的链接不够,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其内生动力,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三是部门协同机制不够顺畅。民政与医保、教育、住建、人社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还不够紧密,“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这导致在开展多部门联合救助时,存在信息核对烦琐、流程衔接不畅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助的整体效率。(二)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和均衡性存在短板。一是设施功能层次不高。部分已建成的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点,因场地、资金限制,功能较为单一,主要停留在提供棋牌娱乐、日间休息等基础层面,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教育等更高层次、专业化的需求。二是专业服务力量严重短缺。全镇养老服务队伍中,具备专业护理、康复、心理疏导等资质的持证人员仅15人,且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面对日益增多的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群体,专业护理能力的不足以成为制约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的最大瓶颈。三是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养老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集镇中心区域,而居住在偏远自然村落的老年人,由于交通不便、服务半径过长等原因,难以同等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和专业的机构服务,养老服务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依然明显。(三)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一是基层工作力量相对薄弱。村(社区)一级的民政专干大多为“两委”干部兼任,日常需承担党建、综治、乡村振兴等多项繁重任务,投入到民政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容易导致政策宣传不深入、对象排查走过场、服务跟进不及时等问题。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激发。社会组织发育相对滞后,专业社工人才匮乏,难以有效承接政府转移的专业服务职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三是特殊群体服务存在盲区。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常态化排查、建档立卡和跟踪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存在一定的漏管、失管风险,服务保障的精准性和及时性需要进一步提升。三、2026年工作计划2026年,*乡镇民政工作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以“精准化、专业化、体系化”为发展方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努力开创全镇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聚力精准保障,构建智慧高效的现代救助体系。一是实施动态监测精细化工程。完善“大数据预警+网格化管理+铁脚板走访”三结合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将监测范围从低保、特困对象延伸至低保边缘家庭和易致贫返贫户。计划每季度对全镇80户重点监测家庭实现走访全覆盖,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同时,建立救助对象分类管理台账,根据困难类型和程度,实施差异化、梯度化的救助策略,提高救助资源的配置效率。二是推动服务型救助模式转型。积极探索“救助+”融合服务模式,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联合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针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计划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年内为救助对象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并举办2场专场招聘会。联合卫生院,为救助家庭中的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联合专业社会组织,为困难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子女学业辅导、法律援助等综合性服务。三是建立跨部门协同救助机制。主动牵头,建立由民政、医保、教育、住建、残联等部门参与的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研究解决跨部门救助衔接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推动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比对、信息互联互通,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受理、一体化办理”的便捷服务。(二)聚力多元供给,打造普惠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实施养老设施提档升级行动。启动“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计划,重点将4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级养老服务点改造升级为集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助餐配餐、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微型养老综合体”。计划在2026年内完成升级改造,新增专业护理型床位,辐射周边村组,有效解决农村养老“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实施养老人才专业化建设计划。积极与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采取“定向培养、送教下乡”等方式,大力培养本土养老服务人才。计划全年组织现有养老护理员参加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力争新增持证上岗的专业护理员。同时,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和激励机制,稳定和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三是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在中心村(社区)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为有需求的失能、高龄老人家庭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并配备智能监测设备,由专业服务机构提供等同于养老机构标准上门照护服务。计划2026年让更多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三)聚力治理创新,激发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活力。一是实施基层民政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建议,在人口规模较大的村(社区)探索设立公益性岗位,配备专职民政协理员,分担民政专干工作压力。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确保全年对全镇15名村(社区)民政干部实现年度轮训全覆盖,重点提升其政策运用、群众工作和信息化操作能力。编印《民政惠民政策一本通》口袋书,方便基层干部和群众查阅。二是实施社会力量培育赋能计划。通过项目支持、场地提供、能力建设等方式,重点培育2-3家能够承接为老、为小、为残等专业服务的本土社会组织。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整合现有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激励机制,开展常态化、品牌化志愿服务项目。三是实施特殊群体关爱提质增效行动。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建立“镇、村、家庭、医院”四级联动关爱帮扶网络,为全镇在册患者建立详细档案,实现定期探访、送医送药、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完善流浪乞讨人员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联动巡查,确保及时救助。深化“护苗成长”计划,为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结对帮扶,重点关注其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营造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乡镇2025年民政工作总结和2026年工作计划(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7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