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 交流发言秉承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资料)
交流发言强调,要继承发扬教育家精神,致力于新时代立德树人,成为学生敬仰的大先生,如何更好地践行这一使命?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交流发言秉承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资料)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交流发言:秉承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对我们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深刻理解新征程上的党的历史使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重大意义。高校要及时跟进学,原原本本学,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一、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化,在全面系统学习中领悟核心要义深学方能悟透,学懂才能弄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永不自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集大成之作,体系宏大、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必须在深学细悟中全面领悟其核心要义。(一)在“把握体系”上下功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开篇,通过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体系的要义。我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坚持“学、研、讲、训、做”“五位一体”学习模式,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员干部集中学,将第一卷至第五卷作为一个整体,深入领悟这一科学体系从观点提出、思想深化到体系形成、逻辑完备的发展脉络,感悟其体系化学理化过程中彰显的真理力量。(二)在“悟透原理”上下功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展现了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要通过原原本本学、前后贯通学,通过专家报告、交流研讨,执行好学习制度,纳入干部培训,融入思政课,进行理论研究阐释等,深刻领悟“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引导师生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又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与赓续学校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三)在“掌握方法”上下功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精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学校作为新时代考卷的“破题者”,要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内涵要义,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在办学治校上加强调查研究,保持战略定力,增强系统思维,强化问题导向,以“攀撑”之势抢抓机遇、聚力攻坚,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的内化,在感悟思想伟力中筑牢政治忠诚党的创新理论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营养”。理论学习能不能做到入脑入心,是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必须在深化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内化,使之成为改造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一)以清醒的理论认知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用心用情感悟这部重要著作中蕴含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卓越政治智慧、强烈历史担当、顽强意志品质,从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成效体现在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政治忠诚上,体现在“与我省崛起共成长,为我省发展作贡献”,扎根地方,服务国家,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践上。(二)以清醒的理论认知提高“政治三力”。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要以良好学风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党的理论武装,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以党性的增强、理想信念的坚定涵养“政治三力”。(三)以清醒的理论认知铸就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省委提出的“努力办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更好’大学”要求,以“大思政矩阵”赋能工科高校创新育人实践,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建立大教师工作格局,让立德树人在教师的价值引领及身先示范中进一步实现,引导教师以清醒的理论认知,秉承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三、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的转化,在践履知行合一中展现奋进作为“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党的创新理论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建设更好学校的实际行动,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我省篇章贡献学校力量。(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因此,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统筹推进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以实施我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行动计划为牵引,进一步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效能。以“一融双高”为目标,坚持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推动党建工作制度与学校改革发展政策有机衔接、深度融合。(二)以学习教育成果推动作风转变。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在聚力谋篇“十五五”、乘势跃升“双一流”的当前,要强化作风教育、夯实思想“压舱石”,严格落实责任、提升发展“加速度”,强化监督执纪、筑牢作风“防火墙”,着眼常态长效、扎紧制度“铁笼子”,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把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增强的党性和改进的作风、激发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担当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造福师生的实际行动;把学校持续向好的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转化为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良好育人环境的养分;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发展清单”,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合力。(三)以建设一流大学为目标谱写新篇章。当前,学校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作支撑。学习好、运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最新理论成果,一定能破解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不断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强化成果转移转化,不断提升学校治理效能。通过深入实施“115”攀峰工程(1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个一流学科建设计划,5个创新转化平台支撑计划),全面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核心指标,集中优势资源,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精准突破,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不断彰显“我省所需,学校有为”的责任担当。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交流发言秉承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7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