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新时代工会工作新篇章(参考)
党课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凝聚力量,共创辉煌。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新时代工会工作新篇章(参考)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新时代工会工作新篇章同志们: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行这次专题党课,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结合我们工会工作的实际,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同志们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进步。这既是一次理论学习,更是一次思想动员,旨在引导我们全体工会党员干部,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在XX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我将围绕“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工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使命担当”这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一、登高望远,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这不仅是对我国数千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科学指引。其重大意义,至少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一)这是源于历史、昭示未来的历史必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回顾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从秦汉的“大一统”格局奠定,到唐宋的开放包容;从元明清的疆域一统,到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无不印证着“大一统”和“向内凝聚”是历史的主流与方向。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中华民族形成的深刻历史逻辑。在XX旗这片土地上,同样上演着生动的民族融合史诗。千百年来,不同民族的群众在这里生产生活,互通有无,婚嫁联姻,共同的生产生活实践孕育了深厚的情感联结和文化认同。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植根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流淌在各族人民血脉之中的历史基因和文化密码。在新时代,将其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正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必然选择。(二)这是理论创新、指引航向的时代要求。—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就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核心要义和精髓所在。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将其概括为“十二个必须”,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全党民族工作“纲”的高度。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它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一理论创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从这一理论高度出发,认识到这项工作不仅是民族工作部门的职责,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工会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三)这是应对挑战、实现复兴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得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和重要。从国际看,一些外部势力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千方百计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企图撕裂我们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从国内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深刻转型,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趋势日益增强,既为民族交往交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国家繁荣的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兴旺发达;国家分裂、民族离散,则衰败落没。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把14亿多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只有让共同体意识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深深扎根,我们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行稳致远。二、固本培元,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有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准—4—确把握其核心要义,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一)核心在于“四个认同”,筑牢共同体的思想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要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五个认同”是有机统一、层层递进的整体,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石。一要增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这是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认识到,我们辽阔的疆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无论身处何方,属于哪个民族,我们首先都是中国人,我们的根都在这片神州大地上。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每一位职工都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二要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是民族归属感的核心。要引导职工群众深刻理解“多元一体”的辩证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个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三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各民族共享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工作中,要处理好“同”与“异”的关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但更要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走向更高层次的融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四要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是最根本的政治认同。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要引导各族职工群众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景。(二)关键在于处理好几对关系,把握共同体建设的正确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处理好几对重大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共同性是主流、是方向,是凝聚力量的基础;差异性是客观存在,是民族特色的体现。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牢牢把握增进共同性这个大方向,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不断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引导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聚同化异”,而不是“固化差异”。第二,正确处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各民族的关系。中华民族—6—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是家庭成员。我们要引导各族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利益高于一切,各民族的利益只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利益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实现。就好比大河与小溪的关系,只有大河水满,小溪才能长流。在工作中,我们既要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又要旗帜鲜明地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最高利益,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第三,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两个轮子,必须一体建设、一体推进。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果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世界却一片荒芜,甚至被错误的思想侵蚀,那么民族团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基础在于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和口号上,必须落实在促进各民族广泛的交往、全面的交流、深度的交融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一个生动而深刻的比喻:“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籽,粒粒不同,但紧紧地抱在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石榴。这形象地道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谛。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更多让各族群众“抱在一起”的机会和平台。要推动建立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鼓励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在城市,要让各族群众在同一社区、同一楼宇里和谐相处;在企业,要让各族职工在同一班组、同一车间里并肩奋斗。通过共同的生产生活实践,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在润物无声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担当作为,彰显工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使命担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承担着组织、引导、服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项伟大事业中,我们工会组织绝不是旁观者,而是责无旁贷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立足XX旗总工会的工作实际,我认为我们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当好凝心铸魂的“主心骨”。工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一是要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我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8—识的重要论述,作为工会干部培训、党员学习的核心内容。要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确保工会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据不完全统计,自2025年初以来,我们旗总工会系统已组织各类专题学习和宣讲活动超过50场次,覆盖党员干部和职工代表近3000人次,实现了理论学习的广覆盖和深触达。二是要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宣传教育不能只是念文件、读报纸,必须贴近职工、贴近生活。我们要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工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开设“石榴籽小课堂”等专栏,用生动的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讲述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线下,我们要继续擦亮“XX大妈”志愿服务宣讲团等品牌,让她们用“乡音”传递“党音”,将大道理转化为职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籽籽相拥·同心筑梦”系列主题活动,让共同体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入人心。三是要选树宣传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宣传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涌现出来的各族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优秀职工。通过举办劳模事迹报告会、开辟“身边榜样”宣传栏等方式,大力宣传他们爱岗敬业、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各行各业绚丽绽放。(二)促进文化交流交融,架起互通互鉴的“连心桥”。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我们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以文化为媒,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新时代工会工作新篇章(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8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