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在2025年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党外人士协商座谈会上的讲话(参考)
会议强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谱写乡村发展新篇章!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在2025年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党外人士协商座谈会上的讲话(参考)”,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在XX县乡村振兴工作党外人士协商座谈会上的讲话各位党外朋友,同志们:大家下午好。今天,秋高气爽,硕果满枝,我们怀着共商发展的诚意、共谋未来的初心,召开这次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党外人士协商座谈会。刚才,县农业农村局的XX同志通报了2025年以来我县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情况,几位党外代表人士,包括XX、XX、XX等同志,站位全局、着眼实际,围绕产业、人才、基建、服务、法治等多个维度,提出了许多有见地、有分量、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听后很受启发,也深感责任重大。这充分体现了大家对XX发展的赤诚之心和使命担当。召开此次会议,主要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坦诚交流、集思广益的平台,听取各位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真知灼见,凝聚起推动XX新农村建设的磅礴力量。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前期的调研思考,我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正视现实,在回顾总结中坚定发展信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5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锚定“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乡村振兴画卷在XX大地上铺展开新的篇章。一是产业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过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今年以来,全县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布局,成功打造了XX镇中药材、XX乡生态茶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预计全年特色农业产值将达到8.5亿元,同比增长12%。农产品精深加工取得新突破,引进了投资1.2亿元的绿色食品加工项目,补齐了产业链短板。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以XX古村落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示范带初步建成,1至9月累计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亿元,有效带动了周边3000余户村民增收。此外,“数字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农村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5%,前三季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3亿元,让XX的优质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飞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二是人才振兴的智力保障更加坚实。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我们坚持“内育外引”双轮驱动,着力破解人才瓶颈。今年,县财政专项列支1500万元作为人才发展基金,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在住房、创业、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已成功吸引了87名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在外务工能人返乡创业,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余个。同时,加强本土人才培育,与省内农业职业院校合作,开展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超过5000人次,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田秀才”“土专—2—家”。“乡贤回归”工程深入实施,建立了联系服务在外乡贤的常态化机制,促成多个乡贤投资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超过2.5亿元。三是文化振兴的精神力量更加丰沛。我们注重以文化人、以文润乡,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在硬件建设上,完成了1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新建了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以XX“六和文化”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让文化阵地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在软件提升上,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成功将“XX民间故事”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法治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在全县所有行政村设立了法律顾问工作室,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百余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明显提升。四是生态振兴的美丽底色更加鲜亮。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今年,全县投入2.3亿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了5170栋裸房整治,新建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2万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完成了4.5万亩的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以上。如今的XX乡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动人图景正在变为现实。五是组织振兴的战斗堡垒更加坚固。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今年完成了对全县180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集中轮训,选派了3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挂职锻炼。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提质”攻坚行动,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特色产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等多种途径,预计到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可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超过50万元的村将达到20个。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全面铺开,完成了303个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受益人口超过66万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县的乡村振兴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发展的层次还不够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总体偏低,多数农产品仍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农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探索不足。二是要素制约的瓶颈还未完全突破。“人、地、钱”的短板依然存在。农村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高层次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现象依然存在。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农村新—4—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需求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资金投入渠道单一,过度依赖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的力度和效果尚不理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困扰着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城乡发展的差距依然明显。尽管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大,但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城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不足。四是群众的内生动力仍需持续激活。部分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不深,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等靠要”思想在少数地区依然存在。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需要持续用力破解的课题。这些问题,既是难点,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主攻方向。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在统筹推进中开创崭新局面解决上述问题,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办难事。结合今天各位党外朋友提出的宝贵建议,下一阶段,要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第一,以深化产业融合为核心,构筑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必须跳出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式,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让农业更有奔头,让农村更有“钱”景。一要着力延长产业链。围绕我县的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开发预制菜、功能性食品、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力争到2026年底,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提高到2.5:1。二要着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深度挖掘农业的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功能。加快培育乡村康养、农事体验、研学旅游等新业态。特别是要利用好我县承接XX经济圈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探索“湾区研发、XX制造”“都市消费、XX康养”的产业协同新模式,打造一批高品质的乡村民宿集群和休闲农业园区。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再创建3个省级、5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三要着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化管理。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力争到2026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第二,以强化人才引育为关键,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要用更优的政策“引凤回巢”。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企业家、科技人员等,在项目申报、金融信贷、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一揽子”倾斜支持。探索设立“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鼓励城市人才以技术、资金、管理等多种形式入股乡村项目。计划从2026年起,每年设立不少于2000万元的乡村创业创—6—新引导基金。二要用更实的举措“本土育才”。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常态化、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围绕现代种养技术、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服务等领域,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同时,要注重从本土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青年中发现和培养村级后备力量。三要用更暖的服务“拴心留人”。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统战部、人社局等部门牵头,为各类人才提供“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后顾之忧。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用好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第三,以补齐设施短板为基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骨骼”和“血脉”。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持续加大投入,加快构建现代化的乡村基础设施体系。一要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实施一批乡镇对外快速通道、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循环路项目。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县所有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并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的管护水平。二要构建绿色高效的能源水利网络。稳步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满足乡村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需求。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力争在两年内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群众用上安全水、放心水。三要构建智慧便捷的数字网络。加快5G网络、光纤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到2026年底,实现主要行政村5G信号全覆盖。推进“数字乡村”平台建设,整合便民服务、乡村治理、应急管理等功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四要构建系统完备的环保网络。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攻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模式,确保到2027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巩固好、发展好。第四,以优化公共服务为目标,增进广大农民的民生福祉。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要提升其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一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结对等方式,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二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支持县级医院与上级高水平医院建立医联体,推广远程医疗会诊,加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配齐配强乡村医生队伍,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和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帮扶救助机制,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有效防止因病、因残、因灾返贫致贫风险。第五,以加强乡村治理为保障,夯实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根基。—8—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要强化党建引领的“主心骨”。持续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村党组织在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要筑牢法治建设的“压舱石”。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要充分发挥今天在座各位党外法律界人士的专业优势,为我县乡村治理提供更多法治智慧。三要弘扬德治教化的“精气神”。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的教化作用。大力选树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在2025年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党外人士协商座谈会上的讲话(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8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