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 镇纪委关于印章管理使用情况的自查报告(资料)
镇纪委严格管理印章使用流程,确保规范操作,无违规用印情况。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镇纪委关于印章管理使用情况的自查报告(资料)”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镇纪委关于印章管理使用情况的自查报告根据上级纪委监委关于加强公章管理、防范廉政风险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镇公章管理,堵塞管理漏洞,确保公章使用的合法性、严肃性和安全性,*镇纪委于2025年10月至11月,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印章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自查工作。本次自查旨在全面排查印章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印章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现将自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自查工作组织情况为确保此次专项自查工作取得实效,镇纪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由镇纪委主要领导牵头的印章管理使用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自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总结汇报。(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了由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同志任组长,纪委副书记*同志任副组长,镇纪委委员、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保障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形成了纪委牵头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镇各单位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自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二)科学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安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镇印章管理使用情况专项自查工作方案》,明确了自查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自查范围覆盖镇党委、政府各部门、各村(社区)以及下属事业单位使用的所有实体印章和电子印章。自查内容重点围绕印章的刻制、保管、使用、审批、登记、废止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环节。(三)采取多种方式,确保查深查透。本次自查工作采取“单位自查、部门互查、纪委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要求全镇各用章单位对照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形成自查报告。其次,由党政综合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交叉检查,相互学习借鉴,发现问题。最后,镇纪委组织专门力量,通过实地走访、查阅台账、调取“智慧印章”系统后台数据、与印章管理员和审批人谈话等方式,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抽查复核,确保问题找得准、情况摸得清、底数搞得明。二、印章管理基本情况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将印章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特别是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印章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一)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构建智慧监管体系。为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印章管理中存在的“人情章”“空白章”“监管难”等问题,我镇于2024年7月在全区率先启用“智慧印章”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实体印章与线上审批流程深度融合,实现了印章使用“事前申请、事中监控、事后追溯”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印章设备内置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每次盖章行为均自动拍照、记录时间、地点、经办人等信息,并将用印文件电子版同步存档,有效解决了“人”与“章”的物理分离,强化了对用印行为的实时监督。(二)管理成效显著,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智慧印章”系统运行一年多以来,效果显著。截至2025年10月底,全镇各村(居)及相关部门通过该系统累计完成盖章业务超过11.5万次,运行平稳,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或违规用印事件。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全镇10个村(社区)均可实现1分钟内完成常规用章审批,90%以上的用章申请在1小时内办结,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技术赋能,权力运行的轨迹清晰可见,监管部门可随时通过后台数据进行监督核查,有效杜绝了违规用印的现象。自系统启用以来,镇纪委未再收到任何关于乱用章、违规用章的信访举报,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得到双重提升。(三)制度体系初步健全,管理责任得到落实。我镇初步建立了以《*镇人民政府印章管理办法》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对各类印章的刻制申请、启用备案、保管交接、使用审批、停用封存及销毁等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全镇现有在用印章共计38枚,均按照规定明确了印章保管的责任部门和具体保管人,并建立了“一人一章、专人专管”的责任机制,初步形成了权责清晰、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印章管理格局。三、自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通过本次全面自查,我们清醒地看到,尽管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我镇印章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标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仍然在一些细节和环节上存在短板和不足。镇纪委坚持问题导向,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确保整改到位。(一)在印章保管交接环节,存在制度执行的“温差”。自查发现,个别部门对特殊用途的备用印章或临时性印章疏于管理,存在未严格按照规定存放在保险柜内,而是随意放置在办公抽屉中的现象。此外,在印章保管人员发生变动时,个别部门存在交接程序不规范、交接记录不完善、未及时在“智慧印章”管理系统后台更新保管人信息等问题,导致系统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管理脱节的风险。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镇纪委已责成相关部门立即整改。一是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印章实物保管工作的通知》,重申印章必须存放在指定保险柜内,并由镇纪委联合党政综合办公室进行不定期抽查。二是对全镇所有印章保管人员信息进行一次全面核对,确保系统信息与实际一致。三是制定并下发《*镇印章保管人员变更交接工作指引》,固化交接流程,明确监交人职责,要求所有交接过程必须有书面记录并存档备查,从制度上杜绝因人员变动带来的管理真空。(二)在用印审批流程环节,存在执行标准的“偏差”。自查发现,虽然“智慧印章”系统规范了主要用印流程,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审批标准执行尚有欠缺。比如,少数经办人员在线上用印申请时,对用印事由描述不清、上传的附件材料模糊或不完整,但个别审批人员未能严格把关,予以审核通过,影响了用印档案的完整性和严肃性。同时,对于一些紧急情况下的线下应急用印,存在后续补录登记不及时、手续不完备的现象。整改措施:镇纪委督促党政综合办公室牵头,对“智慧印章”系统的审批流程进行优化。一是为各类常用印章使用场景设置标准化申请模板,明确必须上传的附件清单,减少经办人的随意性。二是对全镇所有审批权限人员进行再培训,强调审批责任,要求其对申请材料的合规性、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实质性审查,杜绝“只走流程、不看内容”的现象。三是完善应急用印管理规定,明确应急用印的启动条件和审批流程,并要求在应急处置后24小时内必须完成所有手续的线上补录,确保所有用印行为都有迹可循、有据可查。(三)在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方面,存在更新不及时的“时差”。自查发现,我镇现行的《*镇人民政府印章管理办法》部分条款制定于“智慧印章”系统启用之前,在内容上与当前数字化管理模式存在不相适应之处,如对电子印章的法律效力、数据安全、后台审计等方面的规定尚属空白。此外,对印章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部分干部职工仍停留在“盖章是小事”的惯性思维中,对违规用印可能导致的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认识不足。整改措施:一是立即启动《*镇人民政府印章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将“智慧印章”系统的管理要求、操作规范、数据管理、安全责任等内容全面纳入制度体系,使其更具时代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预计2025年12月底前完成修订并印发执行。二是将印章管理和使用规范纳入干部职工年度培训的必修内容,由镇纪委牵头,结合近年来其他地区发生的典型违规用印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明纪,引导全镇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印章管理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从思想深处筑牢安全防线。四、下一步提升印章管理水平的措施印章管理是规范权力运行、防范廉政风险的重要关口,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下一步,*镇纪委将以此次自查整改为契机,持续发力,推动我镇印章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持续深化智慧赋能,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转变。充分利用“智慧印章”系统沉淀的大数据资源,探索建立廉政风险智能预警模型。镇纪委将协同技术部门,对用印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设置异常用印行为的监测指标,如:短时间内同一人或同一事项反复用印、非工作时间异常用印、用印频率与部门职能严重不符等。一旦系统监测到异常数据,将自动生成预警信息推送至纪委监督平台,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提前识别、提前介入,真正变被动接受举报为主动发现问题,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和预见性。(二)健全长效监督机制,实现从“阶段检查”到“常态监督”的转变。将印章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镇纪委将把印章管理的监督检查作为日常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和“回头看”,对自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通过常态化的监督检查,传导压力,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印章管理各项制度规定真正落到实处。(三)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从“专人保管”到“全员守责”的转变。持续加强对印章保管、使用、审批等各环节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纪律教育。一方面,定期组织印章管理员进行业务交流,分享管理经验,提升专业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将印章管理规定作为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的必学内容,引导全镇干部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印章安全守护者”的责任意识,营造安全、规范、高效的用印环境,为我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镇纪委关于印章管理使用情况的自查报告(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8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