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5年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工作情况报告(参考)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成效如何?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5年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工作情况报告今年以来,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总牵引,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网格化、精细化、长效化“六化”工作,聚焦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既有建筑等核心领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通过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创新监管模式,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现将2025年度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2025年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主要工作与成效本年度,市住建局紧扣“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目标,系统性、整体性推进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筑牢了住建领域的安全防线。(一)聚焦建筑施工领域,构筑坚实安全屏障建筑施工领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市住建局始终坚持高压严管态势,以系统性思维和精准化手段,推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质增效。一是突出重点环节,实施精准监管。监管工作紧盯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等“危大工程”,以及高处作业、起重机械、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环节,将其作为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的核心。通过“四不两直”突击检查、专家会诊、交叉互查等方式,严厉打击盲目抢工期、赶进度以及“三违”等突出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本年度累计开展建筑施工项目检查718个次,全面排查并督促治理各类风险隐患1098个,对其中情节严重、整改不力的8起违法违规行为,已依法依规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罚,形成了有力震慑。二是强化应急联动,提升实战能力。为检验和提升建筑施工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市住建局于年内会同应急管理、卫健、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建筑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双盲”应急拉练。此次拉练以模拟建筑工地塔吊发生碰撞事故为场景,未预设脚本、不提前通知,全面考验了各参演单位的应急响应速度、协同作战效率和现场处置水平。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报送、指挥协调、现场救援、善后处置等环节的流程,有效健全了建筑施工安全突发事件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为应对真实突发事件夯实了应急处置保障基础。三是整治监管盲区,实现闭环管理。针对部分小型零星工程和未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擅自开工的“未报监”工程长期游离于常规监管体系之外的问题,市住建局于2025年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未报监建设工程专项整治行动。行动中,督促各区镇、街道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应备案未备案、应报监未报监的工程项目进行地毯式排查。累计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手续不全的问题项目101个,针对这些项目,已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2—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目前均已督促完成整改或依法依规纳入监管。为建立长效机制,市住建局还创新建立了小零工程网格员实训基地,通过场景模拟、案例教学、现场实操等方式,对基层安全网格员(长)进行专业化培训。本年度累计培训全市网格员(长)314人,显著提升了基层网格发现、上报和初步处置施工安全问题的能力。(二)紧盯城镇燃气安全,编织全方位防护网络城镇燃气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市住建局坚持“供应端”和“使用端”两手抓、两手硬,全力以赴织密燃气安全防护网。一是在供应端强化源头管控。持续督促全市城镇燃气经营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自查、部门巡查、第三方飞检”相结合的立体化监督检查体系。检查内容覆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安全培训、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应急预案演练以及入户安检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今年以来,累计对燃气经营企业开展各类检查268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226条。同时,大力推进燃气管道更新治理工作,组织开展了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市地下燃气管网进行系统性摸排和安全评估,累计评估各类燃气管道1500余公里。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更新计划,有序推动存在腐蚀、泄漏等风险的老化管道进行更新改造。本年度已完成各类管道安全隐患整治15处,并对2处违章占压燃气管道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清理整治,从源头上提升了燃气输配系统的本质安全水平。二是在使用端深化末端治理。为有效防范居民和非居民用户用气安全事故,市住建局牵头协调市场监管、消防、商务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加强对餐饮、商业综合体、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的燃气使用及消防安全联合检查。检查围绕“问题气、问题瓶、问题阀、问题软管、问题环境”这五类突出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本年度累计检查各类用气单位2924家,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295个。此外,针对居民用户端存在的安全风险,大力开展了液化气居民用户“灶管阀”的整治更新工作,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等方式,鼓励并帮助居民更换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产品,从根本上消除居民家庭用气安全隐患。2025年,全市累计完成居民用户“灶管阀”更换32846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立足既有建筑管理,筑牢存量资产安全底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既有建筑的安全管理成为城市安全的重要课题。市住建局积极探索创新,着力筑牢既有建筑安全“防护墙”。一是健全常态化安全巡查机制。为实现对既有建筑安全隐患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消除,市住建局进一步建立并健全了“责任人自查、基层网格巡查、部门联合抽查、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查、政府专项督查”的五级联动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机制。该机制明确了房屋所有权人或使用人的自查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了基层社区网格员的前哨作用,并引入了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深度排查。同时,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全市每一栋既有房屋建立电子—4—化的安全管理档案,将巡查记录、隐患等级、整改情况等信息动态录入系统,实现了对房屋安全状况的动态管理和数据信息的准确、及时、有效归集。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完成既有建筑安全巡查170366栋,为后续的分类处置和风险预警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二是开展体系化安全专项培训。为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巡查工作质量,市住建局面向全市各区镇、街道的既有建筑业务负责人、网格长、网格员,分批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房屋安全专项培训。全年共组织培训4次,累计培训相关人员460人。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涵盖了常用建筑结构体系的基础知识、国家及地方关于既有建筑安全专项整治的最新文件政策解读、自建房结构安全排查的技术要点与常见隐患识别方法等。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网格员发现和识别房屋结构安全隐患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四)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打造智慧韧性城市标杆为从更高维度、更深层次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市住建局积极推进城市安全“生命线”工程建设。该工程按照“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的工作思路,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市的智能化安全感知和预警网络。工程的总体架构为“1个全息大脑+8个风险慧眼”,即建设一个城市安全运行综合管理平台作为“全息大脑”,并重点聚焦燃气爆炸、桥梁倒塌、城市内涝、供水爆管、电梯困人、地下管线交互影响、道路塌陷、危旧房屋倒塌等8个核心风险场景,通过布设智能传感器、摄像头等监测设备,打造智慧监测的“风险慧眼”。通过该工程,着力推动健全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监管“一套机制”,推进各类基础设施数据的汇聚治理以构筑“一个底座”,搭建一个市级统管的“一平台”,并布设一张智能化的前端感知监测“一张网”。此举旨在全面摸清城市基础设施的风险底数,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极大增强城市的安全韧性。按照计划,该工程的系统平台、数据库和前端监测网的建设工作将于2025年底基本完成,届时将助推我市城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深层次挑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住建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深层次挑战,治本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一)基层监管责任传导存在衰减现象虽然市级层面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但安全生产责任和压力向基层末梢传导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上热下冷”现象。部分区镇、街道对小微工程、自建房、零星装修等领域的安全监管投入精力不足,存在监管盲区。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施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侥幸心理突出,安全投入不足,专业管理人员匮乏,“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导致安全生产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得到根—6—本解决。(二)专业技术力量与监管任务不相匹配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的应用,住建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对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基层监管队伍中,具备结构、燃气、岩土等专业知识的人员相对短缺,尽管开展了培训,但面对复杂隐蔽的专业技术问题,基层网格员的排查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深度隐患的识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即将建成的“城市生命线”工程等智慧监管平台,对运维管理人员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建立一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确保智慧化成果能真正发挥效用,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三)新业态新风险的识别应对能力有待加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建筑领域不断涌现,同时,城市更新、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等活动也带来了复杂的安全问题。例如,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业态混杂、管线交错,装修改造频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行节能改造等,都可能引发新的结构安全或消防风险。当前的安全监管体系和标准规范,对于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所伴生的新型风险、衍生风险,其识别、研判和应对能力尚显不足,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四)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共治合力尚需提升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目前,社会公众层面的安全意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居民对燃气安全使用规范不了解、不遵守,私拉乱接、违规改造现象时有发生;对身边的违法建设、危险房屋等隐患缺乏警惕性和报告意识。虽然监管部门开展了宣传,但宣传教育的方式和覆盖面仍需创新和扩大,尚未完全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社会氛围,群防群治、社会共治的格局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三、立足长效常治,科学谋划下阶段重点工作针对当前存在的短板与挑战,市住建局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科学谋划下一阶段工作,推动住建领域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一)深化责任压力传导,着力破解监管末梢难题一是完善考核问责机制。将小微工程、自建房等领域的安全监管成效,纳入对各区镇、街道的年度安全生产考核体系,通过严格的考核“指挥棒”,倒逼基层政府履职尽责。二是推行标准化监管。制定并下发针对基层网格员的《建筑施工安全巡查清单》《既有建筑安全检查指引》等标准化工作手册,将复杂的专业要求转化为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检查项,提升基层排查的同质化和有效性。三是强化信用联合惩戒。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与企业信用评级、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直接挂钩,对屡次违法违规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提高其违法成本。(二)强化科技赋能与人才支撑,持续提升专业化监管能力—8—一是深化智慧监管应用。在“城市生命线”工程建成后,重点抓好平台的实战化应用,建立数据分析、风险预警、协同处置的闭环工作流程。同时,探索利用无人机、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建筑工地、危旧房屋等进行智能化巡查,弥补人力不足。二是构建专家技术支撑体系。整合设计、勘察、施工、检测等行业专家资源,建立市级住建领域安全生产专家库,为基层监管和复杂隐患的诊断提供“随叫随到”的技术支持服务。三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开展分层分类的专业培训,并探索与高等院校、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定向培养和实训机制,为住建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储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三)健全风险动态研判机制,增强风险防控前瞻性一是建立定期风险会商制度。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和行业专家,对住建领域的新趋势、新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发布风险提示,并动态更新监管重点和检查标准。二是开展专项风险评估。针对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前瞻性的区域性、类型化安全风险评估,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预案。三是推动地方标准规范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适应地方发展特点的地方性安全管理标准或技术导则,为新业态、新模式的安全监管提供明确依据。(四)创新社会宣传教育模式,努力构建社会共治共享格局一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5年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工作情况报告(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8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