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在2025年端午节文艺汇演上的致辞
值此佳节之际,共赏文艺盛宴,传承文化精髓,凝聚民族精神。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在2025年端午节文艺汇演上的致辞”,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1/7在2025年端午节文艺汇演上的致辞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当艾草的清香漫过五月的街巷,当粽绳将祝福系入青青粽叶,我们在2025年的端午时节相聚一堂,以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为主题,用文艺的形式回望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用赤诚的情怀致敬永不褪色的奋斗精神。在此,我谨代表XX单位,向在座的各位老前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为改革开放事业奉献一生的你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四十六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书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走向复兴的关键抉择。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端午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回望改革征程,既是对路漫漫其修远兮求索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敢教日月换新天改革气魄的礼赞。让我们在粽叶的清香里打开时光的相册,共同感受改革开放铸就的千秋伟业,聆听老干部群体书写的奋斗篇章。一、改革开放: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一)经济腾飞: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四十六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从安徽小岗村的红手印到深圳蛇口的开山炮,从短缺经济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截至2024年,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42%,5G基站数量占全球6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老同志们在车间厂房挥汗如雨的身影,是在田间地头指导生产的足迹,是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的智慧。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光彩,RCEP协定的生效标志着全球最大自贸区启航,中国高铁驰骋在祖国大地,C919大飞机翱翔蓝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凝聚着无数老干部的心血。正如退休工程师李老所说:我们当年在三线建设时,连计算机都没见过,如今看着祖国在高科技领域突飞猛进,打心底里自豪!今天的中国,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而你们的青春,正是这场接力赛的第一棒。(二)民生改善:从温饱不足到共同富裕的迈进改革开放的初心,是让亿万人民过上好日子。四十六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医保覆盖亿人,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岁;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500多万套,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智慧社3/7区建设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让田野充满希望,厕所革命、道路硬化、网络覆盖改变了农村面貌。我们不会忘记,正是老同志们在教育岗位上播撒知识的种子,在医疗战线守护百姓的健康,在扶贫一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退休教师张奶奶扎根乡村教育40年,培养出200多名大学生;离休干部王爷爷退休后主动担任社区网格员,调解邻里纠纷300多起。你们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三)文化繁荣:从精神觉醒到自信自强的升华改革开放不仅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更是文化的全面觉醒。从恢复高考让知识改变命运,到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从《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重映到《长安十二时辰》《流浪地球》等文创产品走向世界,中华文化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拥抱世界。截至2024年,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57项,居世界第二;国家级非遗项目达1557项,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线上线下参与人次突破10亿。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老同志们是当之无愧的活化石。你们能背诵《离骚》的经典篇章,能讲述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轶事,能亲手制作龙舟模型、编织五彩绳。许多老同志主动担任社区文化辅导员,开设书法班、戏曲课,将自己的艺术造诣转化为文化传承的力量。退休干部陈爷爷耗时三年编写《改革开放地方文化记忆》,用20万字记录了当地民俗变迁;非遗传承人刘奶奶走进校园,手把手教孩子们包粽子、扎香囊,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你们的努力,让古老的端午文化与改革开放精神交相辉映,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二、老干部:改革开放的拓荒者、守护者与传承者(一)回望来时路:你们是披荆斩棘的拓荒牛四十六年前,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你们正值壮年,带着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各个领域勇闯禁区、突破常规。在国企改革中,你们打破铁饭碗铁工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农村改革中,你们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领农民走向富裕;在对外开放中,你们首批进驻经济特区,用汗水浇筑一夜崛起之城。原特区干部黄老先生至今还记得1980年在蛇口写下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成为改革开放精神的象征。面对改革初期的艰难险阻,你们从未退缩。物资匮乏,你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技术落后,你们刻苦钻研、拜师学艺;观念冲突,你们耐心解释、争取支持。正是你们的担当作为,让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可以说,没有你们的拓荒耕耘,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二)立足新时代:你们是余热生辉的智囊团退休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奉献的新起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老同志们以丰富的经验、深厚的学识和坚定的信念,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光发热。在乡村振兴一线,农业专家老陈带领团队研发出适合丘陵地区的小5/7型收割机,让山区农民告别肩挑背驮;在社区治理中,退休法官老杨牵头成立银发调解室,运用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基层治理的稳定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老教师们组成五老宣讲团,走进校园讲述改革开放故事,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据统计,全国已有800多万离退休干部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成立银发人才库万个,开展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社区治理等项目20余万项。你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年龄不是障碍,初心永不褪色。正如退休医生李阿姨所说:我们虽然退休了,但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随时都在!(三)面向新征程:你们是精神火种的传递者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你们就是活的教材。你们的亲身经历,是改革开放最生动的注脚;你们的优良作风,是年轻一代最珍贵的财富。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老干部讲党史改革记忆访谈等活动,收集整理老同志口述史3000余篇,制作纪录片《岁月如歌》,让改革精神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在党校课堂上,老同志讲述的蛇口精神小岗故事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在机关单位,年轻干部与老干部结成师徒对子,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智慧。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老同志们积极拥抱新技术,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正能量。退休干部王爷爷的抖音账号老改革者的日记拥有50万粉丝,他用镜头记录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对比,播放量超过1亿次;退休教授刘奶奶在B站开设传统文化讲堂,将端午习俗与改革精神结合起来,受到年轻网友的热烈欢迎。你们用创新的方式,让历史记忆走进年轻人的世界,让改革精神跨越时空界限。三、以文化之笔,续写新时代奋斗华章(一)品悟端午文化,汲取奋进力量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创新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情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信念。这些文化基因,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核高度契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今天的文艺汇演,既有传统龙舟舞、楚辞吟诵,也有现代情景剧、歌舞表演,正是要通过这种古今交融的形式,让端午文化成为凝聚人心、激励前行的力量源泉。(二)弘扬改革精神,应对时代挑战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更需要发挥老干部的经验优势。近年来,各地实施的银发经济智库老专家科技服务团等项目成效显着,老同志们在产业升级、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等领域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希望更多老同志发挥传帮带作用,将改革攻坚的经验转化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为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三)携手银发力量,共赴复兴征程7/7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的要求,不断完善老干部服务体系,让老同志在政治上有荣誉感、组织上有归属感、生活上有幸福感。同时,也希望老同志们继续关心支持党和国家事业,多提宝贵意见,多献发展良策,在文艺创作、文化传承、社区服务等领域展现新作为。同志们,朋友们!粽叶裹着的,是千年文化的厚重;丝线系着的,是改革精神的传承。今天的文艺汇演,既是一次改革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声新征程的进军号角。让我们以端午的龙舟为舟,以改革的风帆为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携手共进、奋勇前行,让老干部的银发与时代的朝阳交相辉映,让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最后,祝愿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端午安康、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祝愿本次文艺汇演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在2025年端午节文艺汇演上的致辞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9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