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整理)区城市管理局2025年度垃圾分类工作总结
区城市管理局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市民参与度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未来如何持续优化?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整理)区城市管理局2025年度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区城市管理局2025年度垃圾分类工作总结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本年度,我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在基础设施完善、监督管理强化、宣传引导深化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同时也面临深层次挑战。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2025年,我局紧扣提升分类实效的核心目标,全面夯实工作基础,垃圾分类工作整体呈现出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一)健全分类体系,硬件基础持续夯实着力破解前端分类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垃圾收运硬件水平。本年度,在居民小区、各级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区域,新增分类垃圾桶(箱)1000余个,有效缓解了部分区域分类容器配置不足的问题。针对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及单体楼院这一难点,组织实施专项提升工程,投入专项经费为其统一配置分类设施,并同步配备专职指导员,从源头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设施短缺与管理缺位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优化可回收物“点、站、场”三级回收体系布局,提升中转站处理能力与专业化水平,确保分类后的垃圾有去处、能处理,为居民参与分类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二)强化监督指导,管理效能显著提升构建并完善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并组建了一支由96名成员组成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经过系统性岗前培训后,全面下沉至各社区投放点。在每日早晚垃圾投放高峰期,严格实行“桶边值守”制度,指导员现场对居民投放进行监督、指导和纠正,有效提升了居民规范投放的即时性与准确性。同时,探索“科技+管理”新模式,在部分重点小区试点应用智能监控设备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投放行为的远程监控与数据分析,为精准督导与管理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管理效率与覆盖面得到显著增强。(三)深化宣传引导,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坚持宣传教育先行,全方位、多维度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各街道、相关部门紧密围绕“一月一主题”的工作要求,协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全年累计组织生活垃圾分类“九进”、宣传周等专项活动1500余场次,确保宣传教育的广度与深度。组织力量开展入户宣传,累计覆盖4500余户次,面对面讲解分类知识,解答居民疑惑。制作并发放各类宣传手册、指导图等资料7000余份,在公共区域设置宣传专栏,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科普知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及投放准确率得到有效提升。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垃圾分类正逐步从新时尚转变为居民的自觉行动。二、存在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垃圾分类工作—2—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一些长期性、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一)居民参与深度不足,分类习惯尚未稳固当前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广度虽有提升,但深度与自觉性仍显不足。部分居民的参与行为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与“应付性”,在无人监督时易出现混投、错投现象,知行合一的差距依然存在。根据抽样调查与日常督导数据分析,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虽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实际投放准确率稳定在75%左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究其原因,一是居民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改变,部分居民仍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存在抵触或畏难情绪;二是分类知识掌握不够精准,对某些易混淆垃圾的归类认识不清,导致误投现象频发。(二)设施建设仍有短板,管理精细化不够尽管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加大,但部分区域的设施建设与精细化管理工作仍存在短板。部分老旧小区因空间限制、规划滞后等原因,垃圾分类投放点选址困难、布局不尽合理,导致居民投放不便,影响了参与积极性。同时,前端分类与中端运输环节的衔接依然存在堵点,“先分后混”现象未能完全杜绝,个别收运作业仍存在混装混运情况,严重挫伤了居民的分类热情。此外,分类设施的日常维护与更新不及时,部分垃圾桶破损、标识不清,未能得到及时修复与更换,也影响了整体投放环境与管理形象。这些问题反映出全链条管理体系尚未完全闭环,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长效机制尚不健全,协同联动存在壁垒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推动工作的长效机制仍不健全。一是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力有待加强,对个人混投行为的执法取证难、处罚威慑力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二是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现行的积分兑换等激励措施对居民的吸引力有限,难以形成持久的内生动力;对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的责任约束与考核机制尚未完全落实,部分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三是部门协同联动的合力未能完全形成,城市管理、物业管理、社区居委会、环卫作业等环节之间在职责划分、信息共享、工作衔接上仍存在壁垒,未能高效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影响了整体工作效能的发挥。三、下步打算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力在巩固成果、深化拓展、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推动我区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一)聚焦源头减量,深化精准宣传引导将工作重心从提升“知晓率”向提升“准确率”和“参与度”深度转变。一是实施精准滴灌式宣传。利用大数据分析居民投放行为,锁定准确率较低的社区、楼宇和人群,开展靶向性强的入户指导和专项培训,扫除知识盲区。二是创新宣传模式与载体。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开发或优化垃圾分类积分小程序,丰富积分兑换的礼品与服务,增强激励措施的有效性和吸引力。—4—通过举办家庭分类大赛、环保课堂等互动性强的活动,变“要我分”为“我要分”。三是推动源头减量。联合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从限制过度包装、倡导绿色消费、推广使用可降解包装物等方面入手,在生产、流通环节减少垃圾产生,减轻末端处理压力。(二)优化设施布局,推进全链条精细管理着力打通垃圾分类全链条,构建无缝衔接的管理闭环。一是开展设施布局优化提升行动。对全区现有投放点进行全面排查评估,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和空间条件,科学优化布局,重点解决老旧小区投放不便问题。逐步推广使用智能分类箱房,实现自动开盖、满溢报警、身份识别等功能,提升投放体验与监管水平。二是坚决杜绝“混装混运”。投入专项资金,增配专车专用的分类运输车辆,并加装GPS与视频监控,确保运输过程透明、可追溯。建立前端督导员与后端收运人员的双向监督机制,发现混装问题立即追责。三是完善末端处理设施。加快推动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大件垃圾破碎中心等末端处理项目的规划建设与升级改造,确保各类垃圾得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形成完整的分类处理闭环体系。(三)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社会多元共治加快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激励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强化法治保障。积极推动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的完善,明确各方主体责任,简化执法程序,加大对屡教不改的混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升法律威慑力。二是完善考核激励体系。将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纳入对街道办事处、物业公司及相关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探索建立居民“绿色账户”与个人信用、社区评优等挂钩的联动机制。三是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培育和引入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垃圾分类宣传与督导。畅通居民监督渠道,鼓励通过随手拍等方式举报混投、混运行为,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治理局面,共同守护美好家园环境。—6—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整理)区城市管理局2025年度垃圾分类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10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