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发言材料 > 在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加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在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1/9在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区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召开这次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座谈会,形式很好,内容也很充实。我们一起书面学习了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观摩了外地先进的典型案例,刚才,〔...〕社区、〔...〕社区的几位书记,以及各街道的党工委书记都作了很好的发言,既展示了我们工作的亮点和特色,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大家谈得很实在、很深入,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区委组织部、政法委等部门的同志也结合各自职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次面对面的座谈会,能够真正做到解剖麻雀,深入了解我们基层治理的真实状况、摸清一线工作的痛点难点,从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共同推动我区基层治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刚刚听了大家的汇报,我感触很深。一方面,我们近年来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街道探索的红色物业联盟,有效化解了多个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难题;〔...〕街道打造的邻里议事厅品牌,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事务的主人翁;〔...〕社区的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组织退休党员干部在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在座各位,特别是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同志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总书记的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我区基层治理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刚才同志们提到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有的社区书记谈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承接了大量行政事务,专职工作人员数量少、待遇低、流动性大,专业能力有待提升,面对复杂矛盾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有的街道书记反映,部门之间协同不够,吹哨之后,报到的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导致哨声难以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治理实效。还有的同志提到,如何将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有效组织起来,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下一步工作中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我们必须把这项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下面,结合今天的学习和大家的发言,我再讲四点意见。一、提高政治站位,筑牢党建引领的主心骨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定盘星和压舱石。离开了党的领导,基层治理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力量。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3/9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一是强化思想铸魂,把牢政治方向。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高质量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二是织密组织体系,实现全面覆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组织体系是党建引领的骨架支撑。当前,我区共有131个城市社区,已划分为3311个基础网格。下一步,我们要在有形覆盖的基础上,追求有效覆盖。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持续深化网格党建工作,力争在2025年底前,实现网格党小组或党支部100%全覆盖。不仅要在地域上全覆盖,更要向业态上延伸。要加大在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各类社会组织、商圈楼宇、互联网企业中的党组织组建力度,将党的领导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消除组织覆盖的空白点,让党旗在基层治理的每一个阵地高高飘扬。三是压实领导责任,凝聚治理合力。要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责任体系。区委要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区委社会工作部要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指导督促的职责,组织、宣传、政法、民政、财政、住交、数据资源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各街道党工委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党工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要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辖区内的重大问题,真正把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彻底改变过去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局面。二、聚焦赋能增效,锻造基层治理的主力军人是基层治理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群众认可的基层治理队伍,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一是建强社区工作者专业队伍。社区工作者是基层治理的操盘手。我们要像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一样,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要多措并举提升这支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拓宽选人视野,吸引更多高学历的年轻人、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青年投身社区工作。另一方面,要畅通发展关,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完善薪酬待遇增长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政策,让他们干事有劲头、发展有奔头。正如我区2025年的部门预算所示,我们已在新洲区委社会工作部的预算中,专门列支了三级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经费,就是要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我们要借鉴〔...〕市的经验,力争到2025年底,全区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5/9才达到500人,确保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业社工,为居民提供更专业的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矛盾调处等服务。二是激活多元社会参与力量。基层治理不能仅靠党委政府单打独斗,必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大力发展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学习〔...〕区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基地的做法,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能力培训、项目支持等服务,引导他们有序参与到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社区活动中来。要壮大志愿者队伍,我区目前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超过8万人,这是一支庞大的力量。要完善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健全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打造红马甲楼栋管家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尤其要注重吸纳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新就业群体等加入志愿者行列,让他们在基层治理中找到归属感、实现新价值。三是用好在职报到党员干部资源。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充实基层治理力量的有效制度安排。但决不能让报到变成签到,成为一种形式主义。要完善双报到、双服务、双考评机制,街道社区要主动出题,根据治理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实现精准对接。党员干部要主动答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认领服务岗位,可以是在政策宣讲中当讲解员,在环境整治中当监督员,在纠纷调解中当和事佬。要学习外地法院推行党员业绩档案的经验,将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情况作为其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确保党员沉得下去、融得进去、干出实效。三、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基层治理的新引擎基层治理面临的许多问题,根子在于体制机制不顺、方式方法陈旧。必须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不断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一是做实网格化精细管理。网格化管理是实现精细化治理的有效载体,但划格只是第一步,定责和赋能才是关键。要推动网格从单一管理向全要素治理升级。要整合党建、综治、城管、应急、卫健等各类网格,实现多网合一。要推动执法、服务、管理力量下沉到网格,明确网格员信息采集、巡查走访、民意收集、简易纠纷调解等核心职责,让他们成为片警的眼睛、社工的触手、城管的前哨。要建立网格吹哨、街居派单、部门报到的闭环处置流程,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在网格内发现、在网格内解决。二是推广数字化智慧治理。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的翅膀。要加快推进我区城市大脑向社区末梢延伸,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壁垒。要高标准建设区级统一的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集成民情受理、指挥调度、协同处置、督查考核等功能。群众可以通过手机APP一键上报问题,平台自动分派至相应责任单位,办理过程和结果全程留痕、实时可见、可追溯、可评价。我们要学习〔...〕县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做法,通过一个平台统揽全局,真正实现一网统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基层干部从繁杂的报表台账中解放出来。7/9三是探索积分制激励模式。刚才大家发言中也提到,如何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一直是个难点。外地一些地方推行的积分制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可以大胆在部分基础较好的社区先行试点。具体来说,就是制定一套科学的积分量化标准,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践行垃圾分类、维护公共秩序、参与民主议事、调解邻里纠纷等行为,全部转化为可以累积的积分。居民凭积分,不仅可以在社区的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还可以享受优先参与社区活动、获得评优评先推荐等非物质奖励。这种做法,将软约束变成了硬激励,能够有效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推动社区治理由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四、强化资源下沉,夯实基层治理的保障桩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和保障是否到位。为基层赋能,不能只在口头上,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和政策倾斜,让基层组织有钱办事、有权管事、有人干事。一是推动权责匹配下放。要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问题,下决心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区委社会工作部要会同编办、司法局等部门,系统梳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执法权、审批服务权,研究制定街道赋权清单,依法依规赋予街道对辖区内城市管理、市场监管、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权和指挥调度权,确保基层有职有权有物,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二是保障财力物力投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建立稳定的基层治理经费保障机制。区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逐年提高基层治理专项预算。正如我区2025年预算所明确的,我们不仅要保障好物业管理、社会工作服务站等项目支出,更要确保社区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足额并及时拨付到位。要探索建立与社区人口规模、管理面积、工作绩效挂钩的经费核拨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于基层急需的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设施、文体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要加大投入力度,补齐短板,为服务群众提供坚实的阵地保障。三是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指挥棒怎么挥,干部的工作重心就在哪里。要改革和完善对街道、社区的考核评价办法,改变过去单纯看台账、看材料、看开会数量的考核方式。要加大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社会安全感等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要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干部选拔任用、经费拨付等直接挂钩。同时,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踏实做事的基层干部撑腰鼓劲,宽容他们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同志们,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1篇需要我们用心用情书写的新时代答卷。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今天这次座谈会为新的起点,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9/9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提升我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在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11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