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发言材料 > 在县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要严格资金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口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1/9在县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在〔...〕县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委托,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县前一阶段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与成效,深刻剖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原因,并就下一步如何深化整治、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县农业农村局的同志已经通报了上一阶段的工作情况,指出的问题客观中肯,提出的建议具体实在,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以清醒的认识把握专项整治的阶段性特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资金,就是我们推进这一宏伟事业的粮草和血液,其使用管理的安全、规范、高效,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自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全县上下迅速行动,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扛起责任、主动作为,围绕资金拨付、项目建设、资产管护等关键环节开展了大量的自查自纠和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专项整治工作开展至今,全县共排查梳理各级各类乡村振兴项目〔...〕个,涉及资金总额达〔...〕.〔...〕亿元。通过多轮次的排查和整改,我们有效规范了一批项目管理流程,健全了一批财务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全县自查及监督检查发现的〔...〕个问题中,已完成整改〔...〕个,整改完成率达到〔...〕%;累计追回和盘活各类闲置、沉淀及不当使用资金〔...〕余万元,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梗阻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资金使用效益得到初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干部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我们充分肯定。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用放大镜审视问题,用显微镜剖析差距。从刚才通报的情况和我们日常督导掌握的信息来看,当前我县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领域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些问题甚至相当顽固和普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松懈。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统筹协同的力度仍显不足,各自为战的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专项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层级协同发力。但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统筹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部门之间联动不紧密,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纪检监察等部门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结果互认等方面还存在壁垒,未能3/9形成一盘棋的监管合力。责任压得还不够实,一些单位和乡镇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导致整治工作在基层末梢的穿透力不足。此外,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的直接受益者和监督者,其参与度还不高,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监督网络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第二,监督检查的方式仍待创新,传统路径的依赖尚未根本改变。目前,我们的监督检查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听汇报、查台账等传统手段,对资金流量大、涉及主体多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进行精准穿透式排查的力度还不够。对于一些隐蔽性强、专业性高的新型问题,发现和甄别的能力有待提升。比如,如何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对资金流向进行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如何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项目绩效进行独立评估,这些现代化、智能化的监管方式探索不足、应用不广,运动式检查多、常态化监督少的问题依然存在。第三,基层用款的效能仍未充分释放,不敢用的现象值得高度警惕。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获得产业项目收益、集体分红等资金后,由于对相关资金的使用政策、审批流程、报账规范掌握不透彻,加上担心用错了要担责,存在较为普遍的不敢用、不愿用的畏难情绪。这直接导致大量本该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再生产投资或村民分红的资金在账上沉睡,变成了闲置资本。资金滞留不仅严重影响了项目效益的发挥,也挫伤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违背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的初衷。第四,项目后续的管护仍存短板,重申报轻运营的思维尚未彻底扭转。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项目谋划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对于项目建成后的长期运营和资产管护,缺乏系统性思考和前瞻性布局。重建设、轻管理、弱运营的思维定势依然存在。有的产业项目,建成之日即是闲置之时;有的基础设施,由于缺乏明确的管护主体和稳定的管护经费,很快就出现破损毁坏。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宝贵资金的巨大浪费,更损害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声誉,部分项目甚至沦为群众口中的半拉子工程和闲置资产,与我们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背道而驰。同志们,上述这些问题,既有思想认识层面的偏差,也有制度机制层面的漏洞,更有工作作风层面的短板。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深挖根源、对症下药,一个一个加以解决,决不能视而不见、避重就轻。二、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以高度的自觉扛起专项整治的政治责任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看似是经济问题、管理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民心问题。抓好这项工作,是我们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更高层面,从更深层次来认识和把握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第一,要从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其对巩固执政根基的极端重要性。乡村振兴资金,每一分都承载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5/9殷切期盼。管好用好这些资金,确保其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惠及到千家万户,就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检验我们是否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反之,如果资金监管不力,出现跑冒滴漏、挤占挪用,甚至滋生腐败,损害的将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侵蚀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我们必须把资金监管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确保党的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第二,要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角度,深刻认识其对护航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性。乡村振兴资金是撬动乡村全面发展的关键杠告,是吸引社会资本、激发内生动力的催化剂。这些资金不仅是保命钱,更是发展钱。管好用好这些资金,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如果资金管理混乱,项目效益低下,不仅会造成财政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会破坏我们来之不易的营商环境,打击社会各界参与乡村建设的信心。因此,强化资金监管,就是为乡村振兴这艘航船校准航向、筑牢底板,确保其行稳致远。第三,要从站稳人民立场的民生温度,深刻认识其对维护群众利益的直接关联性。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乡村振兴资金的使用成效,老百姓看得最清楚,感受也最真切。资金是否真正用在了刀刃上,项目是否真正带来了实惠,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最直接的标尺。专项整治的目的,就是要坚决斩断伸向惠农资金的黑手,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出实实在在的效果,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我们必须带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去抓监管,以整治的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克服与己无关的旁观心态、喘口气歇歇脚的松懈思想和查不多就行了的过关心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将专项整治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三、聚焦重点、标本兼治,以务实的举措推动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打赢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必须拿出硬核措施,拿出过硬作风。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查、改、治一体推进的思路,聚焦关键环节,强化系统治理,确保整治工作取得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扎实成效。第一,要坚持高位推动,在压实责任链条上再加码。责任不落实,一切是空谈。各乡镇、各部门的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对本地区、本单位的资金使用监管工作负总责。要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闭环。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调度和督促指导,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7/9题。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的再监督,对工作推动不力、敷衍塞责、整改不实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第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在精准排查整改上再深化。排查是基础,整改是关键。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建立并动态更新三本台账。一是资金项目台账,要全面摸清家底,对近年来所有涉及乡村振兴的资金来源、规模、投向、项目类型、实施主体等信息进行逐一登记,做到清晰明了、底数精准。二是问题整改台账,对自查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所有问题,要逐一建立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所有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坚决杜绝虚假整改、纸面整改。三是制度建设台账,要针对排查出的普遍性、深层次问题,举一反三,深挖制度机制上的漏洞和短板,列出制度建设计划,明确需要建立、修订或完善的具体制度,从源头上堵塞漏洞。第三,要坚持协同作战,在凝聚监管合力上再突破。单打独斗难以形成震慑,必须攥指成拳。我们要加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与定期会商机制。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定期组织财政、审计、发改、司法、纪委监委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分析形势、研究对策。要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探索搭建全县统一的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监管信息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实现项目申报、资金拨付、实施进度、验收决算、绩效评价等全流程线上留痕、动态监控和智能预警。审计部门要将乡村振兴资金作为审计监督的重中之重,加大审计频次和力度。司法部门要做好政策解读和法律服务,为基层规范使用资金提供法治保障。通过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大监管格局,让违规违纪行为无处遁形。第四,要坚持开门整治,在拓宽群众监督上再拓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监督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督。我们要进一步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真正把监督权交到群众手中。各乡镇、各村要在村务公开栏、项目建设地等显著位置,长期公示项目信息、资金来源、使用明细、补助标准、管护责任人等内容,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要积极搭建线上线下监督平台,推广码上监督等便捷方式,在政府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公布统一的举报电话和邮箱,并在线下设立举报箱。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要建立专门的受理、转办、督办和反馈机制,并严格为举报人保密,切实保护群众的监督热情,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第五,要坚持标本兼治,在构建长效机制上再升级。专项整治是一场突击战,但更要着眼于持久战。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整治,建立起一套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体系。要推动查、改、治的有机统一,不能就问题改问题,而是要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个领域的制度。要重点围绕项目库建设、项目论证决策、招投标管理、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到后续的资产登记、运营管护、收益分配等全生命周期,加快完善和出台一批管用、有效的制度办法。特别是针对前面9/9提到的村集体资金不敢用的问题,财政和农业农村部门要尽快联合制定出台清晰、简明、可操作的村级集体资金使用管理指导意见,明确开支范围、审批权限和报账流程,给基层干部吃下定心丸,让沉睡的资金真正活起来、用起来,持续不断地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同志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涉深水区的关键阶段。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钉钉子的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坚决守护好乡村振兴的生命线,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在〔...〕大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县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在县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12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