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学习 > 党课讲稿 > 在机关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在2025年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会议强调了公文原创的重要性,倡导转变文风,提升写作质量,加强作风建设,促进机关工作高效透明。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在机关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在2025年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在机关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1在2025年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6在机关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研讨会,聚焦机关公文抄袭这一顽瘴痼疾,进行深入剖析和研讨,目的就是正视问题、统一思想、明确要求、立行立改,坚决刹住这股歪风,以清朗的文风涵养优良的作风,为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求改进文风,坚决反对“长、空、假”。公文是机关单位上传下达、沟通协调、部署工作的重要工具,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单位、一些干部身上,公文抄袭、拼凑、注水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照搬照抄上级文件,上下一般粗;有的东拼西凑网络文章,换汤不换药;有的甚至直接复制他人材料,署上自己的名字。这种行为,看似是“文字游戏”,实则是思想上的懒惰、作风上的漂浮、纪律上的松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一、深刻认识公文抄袭的严重危害,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公文抄袭绝非小事小节,其危害性不容小觑,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一是政治纪律松弛、对党不忠诚的具体表现。公文是代表组织和领导意志的正式文件,抄袭他人成果,上报的就不是真实情况,反映的就不是真实思想,本质上是一种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纪律,是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体现。长此以往,会导致信息失真,误导决策,其后果不堪设想。一份虚假的汇报材料,可能让上级对形势作出错误判断,导致政策方向发生偏差;一份抄袭的调研报告,可能掩盖了真实的矛盾和问题,使本应解决的难题被搁置。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极端不负责任。公文抄袭的背后,是党性原则的缺失,是个人诚信的坍塌,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严重漠视,这种行为损害的是组织的公信力,动摇的是党的执政根基。二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的典型反映。抄袭公文,根源在于一些干部不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不愿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想走捷径、图省事。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把写材料当成了应付检查、粉饰政绩的“面子工程”,而不是推动工作的“里子工程”,与我们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干部写材料,本应是将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本部门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深化认识、理清思路、谋划工作的过程。而抄袭行为,却将这一过程异化为一场“文字搬运”或“拼接游戏”,完全脱离了实际,背离了初衷。它反映出的是一种怕苦怕累、不求甚解、投机取巧的错误思想,这种思想一旦蔓延,必然导致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导致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最终贻误事业发展。三是能力不足、作风漂浮的直接体现。公文写作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的重要体现,它检验着干部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思维能力、业—2—务功底和文字表达能力。抄袭行为暴露了个别干部理论功底不深、政策理解不透、思维能力欠缺、业务能力不强的“本领恐慌”。文件中的“新思想”、“新举措”是抄来的,而不是自己思考和实践的结晶,这暴露出其在理论学习和业务钻研上的懈怠。与其说是“不会写”,不如说是“不愿写”,是缺乏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表现。不愿下苦功夫、笨功夫去学习、去调研、去思考,就只能依赖抄袭来“交差”。这种作风是极端漂浮的,是干部队伍中亟待清除的“杂质”。四是损害政府公信力、败坏机关形象的“毒瘤”。政府公文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当一份充满抄袭痕迹、毫无新意的文件下发时,不仅会让基层干部感到困惑和反感,也会让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严肃性和专业性产生怀疑,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试想,一份满是套话、空话、抄袭话的文件,如何能指导实践?如何能让群众信服?这种文件不仅无法推动工作,反而会成为群众眼中的笑柄,成为“官僚主义”的典型象征。长此以往,政府的权威性将荡然无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也将受到严重损害。因此,整治公文抄袭,不仅是改进文风的问题,更是维护政府形象、巩固执政根基的大事。二、精准剖析问题根源,敢于动真碰硬问题的产生,必然有其深层次原因。我们必须敢于揭短亮丑,从思想、能力、作风、管理等多个维度,深刻剖析公文抄袭的根源。思想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一些干部错误地认为,文件写得好不好,不在于有没有新思想、新举措,而在于是否“高大上”、是否“领导满意”。为了追求所谓的“亮点”和“高度”,不惜东挪西借,甚至直接抄袭,把写材料当成了一场“秀”。他们追求的是“看起来很美”,而不是“干得怎么样”。这种唯上不唯实、唯虚不唯实的政绩观,是滋生抄袭行为的温床,必须坚决予以纠正。能力根源在于理论功底不深、调查研究不实。部分干部平时疏于学习,对党的创新理论、上级决策部署研究不深不透,自然写不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材料。同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写出来的材料必然“假大空”,只能靠抄袭来“补窟窿”。有的干部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写材料,闭门造车,脱离实际,这种情况下,抄袭就成了弥补自身能力不足的“捷径”。这反映出我们干部队伍中存在学习不够、调研不足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作风根源在于懒政怠政、不愿下苦功夫。公文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沉下心来思考、俯下身来调研。而抄袭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捷径,反映了部分干部害怕吃苦、不愿动脑、敷衍塞责的懒政思想。他们不愿意在深入一线、掌握实情上付出时间精力,不愿意在反复推敲、字斟句酌上花费心血,只想用最少的付出完成任务。这种懒惰思想,是“四风”问题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必须坚决斗争。管理根源在于审核把关不严、追责问责不力。一些单位对公文的审核流于形式,领导把关不严,甚至对抄袭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认为“只要意思对就行”,对文风问题不以为然;有的碍于情面,不愿对下属“动真格”。同时,对于发现的抄袭问题,往往批评教育了事,没有动真碰硬、严肃处理,导致抄袭者心存侥幸,问题屡禁不止。这说明我们的一些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责任链条没有拧紧,问责的“钢牙”不够硬,—4—必须加以完善。三、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刹住公文抄袭歪风针对上述问题和根源,我们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整治。一是强化教育引导,树牢正确政绩观。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到,真实是公文的生命,创新是公文的灵魂。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调查研究上,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用实打实的工作成绩和货真价实的公文来体现工作成效。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倡导讲真话、报实情、谋实策、办实事。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提升其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公文写作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是干部的基本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组织上也会加强培训和指导,帮助干部克服“本领恐慌”。二是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头雁效应”。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撰写高质量的讲话稿、报告和文件,带头抵制抄袭行为。要严格审核把关,对分管领域的公文,不仅要审内容、审格式,更要审思想、审原创性,坚决杜绝“带病”文件出台。要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在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撰写真实、有深度的公文打下坚实基础。领导干部的作风是风向标,只有“头雁”飞得正,整个队伍才能方向明、风气清。三是健全审核机制,筑牢“防火墙”。要建立健全公文起草、审核、签发的全流程责任制,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确保责任可追溯。要探索建立公文查重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重要文稿进行查重比对,让抄袭行为无所遁形,从技术上增加抄袭的难度和成本。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确保每一份公文都经过严格的程序和反复的打磨,确保思想深刻、内容真实、逻辑严谨、文字精炼,真正做到经得起检验。四是严肃追责问责,形成强大震慑。对于发现的公文抄袭问题,要坚决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根据情节轻重,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该通报的通报,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让抄袭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公文抄袭不仅是能力问题,更是作风问题、纪律问题,是触碰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红线,必须以铁的纪律来处理。要通过严肃的追责问责,切实形成不敢抄、不能抄、不想抄的高压态势,让抄袭者“丢面子、挨板子、挪位子”。同志们,文风连着党风政风,关乎事业成败。整治公文抄袭问题,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作风建设硬仗。让我们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持之以恒正风气、转作风、树新风,共同营造清朗务实的文风,为推动我单位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在2025年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依据上级的统一部署以及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在此召开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本次研讨的核心任务在于,深入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作风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尤其是相关制度规定,对照检查我们在文风会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6—并研讨部署后续的整改措施。下面,结合个人学习与思考,我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一、提升站位,明晰改文风转作风之要义文风绝非小事,它关联党风、彰显作风、影响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着重指出,文风问题绝非简单的语言文字或技术技巧问题,而是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对于我们[单位名称]而言,文风更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作为政策的宣传者、信息的传播者、服务群众的践行者,每一篇文稿,无论是政策解读、工作汇报,还是调研报告、宣传文案,都将接受实践的检验,其准确性、实用性、指导性直接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成效和单位的形象。当下,全党正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上级下发的相关整治通知,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公文抄袭、照搬照抄,表面是“文风”问题,实则是思想懈怠、责任缺失的“作风”痼疾。若一个单位文风不正、文气不纯,报告文件满是“长、空、假”,工作落实停留在“走、看、听”,那么工作必然浮于表面,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改文风、转作风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单位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内在需求,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刮骨疗毒的决心,打好文风作风的“攻坚战”与“持久战”。二、聚焦问题,剖析文风不正作风不实之根源近年来,我单位在文稿质量和工作作风方面总体表现良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事业发展需要,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必须勇于正视、深入分析。(一)“抄”风未止,创新意识匮乏。部分同志习惯当“文抄公”,撰写材料时不愿深入思考,而是上网搜索、向下索要、四处借鉴,简单修改标题和数据便当作自己的成果,致使文件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特别是在一些日常工作总结、信息简报中,套话连篇,看似全面,实则空洞无物。这种“拿来主义”的背后,是思想上的“懒惰病”和能力上的“恐慌症”,反映出对工作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二)“长”文泛滥,内容空洞无物。部分文稿追求篇幅冗长、内容繁杂,动辄洋洋洒洒数千字,引经据典、穿靴戴帽,看似体系完备、逻辑严谨,但真正有价值、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干货”却少之又少。一些调研报告,开头大篇幅阐述背景、意义,中间罗列现象却不深入分析,结尾提出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建议,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意义。这凸显出我们在提炼重点、把握关键方面的能力不足。(三)“空”话连篇,务实精神欠缺。一些文件和讲话充斥着大话、空话、套话,缺乏实际内容和具体措施。在安排工作时,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在总结成绩时,夸大其词、虚报数据,缺乏客观真实的评价。这种形式主义的文风,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单位形象,使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四)“浮”于表面,调研深度不够。在调研工作中,部分同志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满足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看表面现象,不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调研前缺乏充分准备,调研过程中不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调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在机关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在2025年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17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