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范文(资料)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心理素质。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范文(资料)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一、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践行“健康第一、育心为先”的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全过程,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支撑,着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心理品质,以及抗挫折、善合作、勇担当的意志素养,助力学生实现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终身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二、工作目标构建“学校统筹—年级联动—班级落实—学生互助”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网络,完善“预防普及—预警监测—干预疏导—专业转介”四位一体心理危机防控体系,形成“课程渗透—活动滋养—咨询帮扶—家校协同”四维育心工作格局。实现三大核心目标: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覆盖率100%、心理问题学生精准帮扶率100%、专任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参与率100%,力争学年内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提升至90%以上。三、组织保障(一)组织架构1.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为核心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德育处),负责日常统筹协调,每月20日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难点,会议内容形成纪要并在校内公示。2.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聘请XX市教师发展中心心理教研员1名、市人民医院临床心理医师1名、家长代表3名(涵盖不同年级)担任委员,每季度最后一周周三召开指导会议,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与资源对接。(二)制度建设1.制定《XX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细则》,明确各部门职责清单(如教务处负责课程安排、德育处负责活动组织),细化工作流程与考核标准。2.实行“双例会”制度:每月第一周召开心理健康工作部署会,每月第三周召开学生心理状况研判会,重点分析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动态。3.修订《XX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明确危机识别、报告、处置、跟进的全流程规范,建立“10分钟响应、24小时跟踪”的快速反应机制。(三)队伍建设1.专职教师配备:按师生比1:1000标准配置,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200人,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名(均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负责全校心理课程教学、个体咨询及危机干预。2.兼职教师队伍:每个年级设兼职心理辅导员2名(由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兼任),每学期参加市级以上专业培训不少于24学时,考核合格方可上岗。3.班级心理委员:每班设男女心理委员各1名(从三至六年级学生中选拔),每学期开展“心理识别技巧”“朋辈沟通方法”等专题培训2次,建立“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教师”三级信息反馈通道。四、重点措施(一)精准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1.科学管控作业负担。推行“三公开一反馈”作业制度:每日16:00前,各学科教师在班级群公示作业内容、预计完成时间及分层要求;家长每周通过线上问卷反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学校每月汇总分析并调整。。严格执行作业时长标准: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数学、语文各不超过25分钟,其他学科合计不超过10分钟),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建立作业质量监测机制:每月开展1次“优质作业设计”评比,每学期组织3次学生作业负担问卷调查,设立举报电话(0579-866XXXXX)和邮箱(wnXXXI@163.com),对超量布置作业的教师进行约谈整改,整改不到位者扣减绩效考核分。2.规范考试评价管理严控考试频次:一二年级不组织纸笔考试,三至六年级每学期仅开展1次期末考试,严禁各年级组织单元考、月考、模拟考。改革评价方式:期末考试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待提高”四级等级呈现,附加个性化评语(侧重学习态度与进步空间),严禁班级内、年级内公示排名。强化考试心理疏导:考试前2周,通过“情绪调节小妙招”主题班会、“考前减压”心理微课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深呼吸、积极暗示等减压方法,覆盖率达100%。(二)构建全域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1.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必修课程:三至六年级每学期开设8课时心理健康必修课(含2课时实践体验课),课程内容涵盖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命安全、学习适应等主题,纳入学期教学计划与期末考核。推进学科渗透:各学科教师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每学期不少于4份),如语文课堂通过课文人物分析引导情绪认知,数学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开发校本资源:组织心理教师、班主任编写《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手册》(分低、中、高三个学段),每学期开展1次“心理健康读书分享会”,优秀心得在校刊《吴宁一小报》刊登。2.活动育人培育开展主题宣传月活动:每年5月、11月各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设置“心理游园日”(含情绪猜谜、压力释放游戏等10个摊位)、“心理漫画大赛”“心理剧展演”等活动,学生参与率不低于95%。实施分层团体辅导:每月开展1次班级团体辅导,针对新生开展“校园适应”辅导、针对留守儿童开展“情感陪伴”辅导、针对毕业生开展“升学适应”辅导,建立辅导档案并跟踪效果。组织实践体验活动:每学期组织2次“心理健康实践行”活动,如走进社区开展“爱心义卖”(培养责任感)、到植物园开展“自然疗愈”(缓解学习压力),活动后撰写心理成长日记。3.咨询辅导服务标准化建设心理咨询室:按照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配备心理测评系统、放松椅、沙盘等设备,藏书不少于300册(含心理绘本、家庭教育书籍),每周一至周五12:00-17:00开放(节假日提前预约)。提供个性化咨询:专职心理教师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免费个体咨询,每次40分钟,建立“一人一档”(含咨询记录、心理测评报告、跟进计划),咨询次数原则上每月不超过4次,特殊情况需经领导小组审批。开通线上咨询通道:通过学校公众号“心理护航”板块,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服务(专职教师轮值),设置“匿名留言”功能,保障学生隐私,咨询响应时间不超过2小时。(三)完善全链条心理危机防控体系1.预防普及机制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普查:每年9月,对三至六年级学生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进行普查,一二年级通过班主任行为观察、家长访谈进行评估,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档案更新频率为每季度1次。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通过校园广播“心理小课堂”(每周2次)、宣传栏“心理小贴士”(每月更新)、家长会“心理专题讲座”(每学期2次),普及心理调适方法,提升学生自我保护与求助意识。2.预警监测机制落实四级预警网络责任:班级心理委员每周五向班主任提交《班级心理动态表》,班主任每月25日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交《年级心理状况报告》,中心每月30日向领导小组汇报全校预警情况,重大问题2小时内上报。实行三级预警分类管理:根据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将学生分为红色预警(有自伤、伤人倾向)、橙色预警(情绪持续低落、影响正常学习)、黄色预警(偶有情绪波动、可自我调节),红色预警学生每日跟踪,橙色预警学生每周随访,黄色预警学生每月关注。3.干预疏导机制实施分级干预措施:轻度心理问题(黄色预警)由班主任、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帮扶;中度心理问题(橙色预警)由专职心理教师进行每周1次的专业辅导;重度心理问题(红色预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领导小组协调家长、医疗机构开展干预,干预过程全程记录。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立即成立应急小组(校长任组长,成员含德育处、心理教师、班主任),第一时间联系家长、送医治疗,24小时内完成《应急处置报告》,后续跟进时间不少于3个月,确保学生平稳过渡。4.专业转介机制建立绿色转介通道:与XX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人民医院心理科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转介流程(家长申请→学校评估→机构接收→跟踪反馈),转介过程中学校安排专人陪同,医疗费用按医保政策执行,学校提供必要的交通支持。健全休复学支持体系:联合教育部门、卫生机构制定《学生心理问题休复学管理办法》,休学学生需提供医疗机构康复证明,复学后安排“一对一”帮扶(含学业辅导、心理支持),复学适应期为1个月,适应期内不参与考试、排名。(四)强化全方位家校协同育人1.打造家长学校品牌:每学期开展2次线下家长心理健康培训(主题含“儿童情绪识别与应对”“亲子沟通技巧”“考前心理疏导”),同步开设线上课程(每学期6课时),家长参训率不低于85%,培训考核合格颁发“家长学校结业证书”。2.健全家校沟通机制:班主任每学期与每位家长开展不少于2次的心理健康专项沟通(可采用家访、电话、面谈等形式),特殊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每月沟通1次,沟通内容记录于《家校沟通手册》,手册每学期归档检查。3.营造家庭育心氛围:通过学校公众号推送《家庭心理教育指南》(每月2期),组织“亲子心理运动会”“家庭心理绘本共读”等活动(每学期1次),鼓励家长记录“家庭心理成长日记”,优秀案例在校内展示推广。五、实施步骤(一)筹备启动阶段(2025年3月1日-3月31日)1.完成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委员会组建,审议并印发本实施方案。2.开展专职心理教师招聘(若有空缺)、兼职教师选拔,组织首轮专业培训(内容含方案解读、危机识别)。3.采购心理咨询室设备、心理健康读本,完成“四级预警网络”人员名单公示。(二)试点运行阶段(2025年4月1日-6月30日)1.选取三、五年级为试点年级,开展心理健康必修课教学、团体辅导活动,每周收集试点反馈,优化实施细节。2.完成三至六年级学生首次心理健康普查,建立预警学生档案,开展1次心理危机应急演练(模拟红色预警事件处置)。3.组织试点年级家长培训,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试点活动,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三)全面实施阶段(2025年7月1日起)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范文(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19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