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某副市长在两轮三轮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百日整治”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资料)
强调加强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管理,整治交通违法,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水平,确保市民出行安全,如何有效落实?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某副市长在两轮三轮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百日整治”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资料)”相关材料,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同志们:刚才,我们详细解读了《“百日整治”工作方案》,通报了当前我市两类车辆的管理现状,相关单位代表也作了表态发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动员全市公安机关特别是交管部门的全体同志,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整治行动中去,坚决扭转我市两类车辆交通乱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为*营造更加安全、畅通、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整治行动的时代性与紧迫性当前,我市正处在城市发展和能级提升的关键时期,人流、车流、物流持续增长,道路交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中,两轮、三轮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因其灵活性、经济性,已成为众多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但随之而来的交通违法问题也日益突出,闯红灯、逆行、不按道行驶、无牌无证、违法载人、不戴头盔、加装遮阳棚、“飙车炸街”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仅严重扰乱交通秩序,更直接威胁到市民的生命安全,成为了城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开展“百日整治”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形势所迫、民心所向,是回应群众关切、保障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交通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抓好这次整治,就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直接的践行。(一)要认清乱象的严重性与危害性。我市两类车辆基数大、使用频率高,随之而来的交通违法行为也较为普遍。从前期摸排和日常掌握的情况看,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严重扰乱通行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无牌无证上路行驶,使得车辆和驾驶人处于失管状态;违法载人、不佩戴安全头盔,极大地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和伤害的严重程度;违规加装的遮阳棚,改变了车辆结构,影响驾驶稳定性与视线;深夜“飙车炸街”更是严重噪音扰民,存在巨大安全隐患。这些行为看似个别、偶然,但汇集起来,就构成了巨大的安全漏洞,每一个违法行为的背后,都潜藏着一起甚至多起交通事故的风险。数据显示,涉及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交通事故在事故总量中占有相当比例,伤亡后果往往令人痛心。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血淋淋的教训一再提醒我们的事实。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些交通乱象不仅是管理难题,更是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风险点,必须下决心予以根治。(二)要把握整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道路交通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此高度关注。当前我市两类车辆管理现状与城市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对安全便捷出行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如果不能有效扭转这一局面,不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可靠保障,城市形象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制约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这次部署开展“百日整治”,正是基于对当前严峻形势的清醒判断,是对群众关切的积极回应,是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的关键举措。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立即行动起来。这次整治命名为“百日”,意味着这是一场集中优势兵力、聚焦突出问题的攻坚战,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出声势、治出成效,迅速扭转被动局面,为建立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三)要明确工作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两类车辆交通管理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具有典型的系统性特征。从管理对象看,驾驶人群体庞大且构成复杂,交通安全意识差异较大;从管理环节看,涉及生产、销售、登记、路面行驶等多个方面;从管理手段看,需要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科技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整治行动不能是“单打一”,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要看到,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只是治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整治,推动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比如提升车辆本质安全水平、强化驾驶人培训管理、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培育全民交通安全文化等。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发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既要立足当前,狠抓路面显性违法,也要着眼长远,构建长效治理机制。二、瞄准靶心,精准把握整治行动的关键点与发力点整治行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抓住要害、精准发力。这次“百日整治”方案已经明确了重点车辆、重点违法、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这是我们行动的指南针和作战图。全市各级公安交管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些重点,将有限的警力和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地方,确保打准、打狠、打出威风。整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标是实现“减量控大”,即减少交通事故起数、控制较大以上交通事故发生,保障路畅人安。我们要通过这一百天的集中攻坚,努力实现路面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两类车辆突出违法行为明显下降,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升,涉及两类车辆的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一)要紧盯重点车辆,做到有的放矢。本次整治的对象非常明确,就是所有在两轮、三轮范畴内的电动自行车、轻便摩托车和普通摩托车。这些车辆是当前路面交通的重要参与者,也是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要对这些车辆实施全覆盖、无死角的管理。对于符合国家标准且已登记上牌的,要纳入正常管理轨道,加强路面—2—秩序规范:对于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的,要坚决予以查处,督促其办理相关手续;对于非法改装、拼装的车辆,要依法处理,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三轮电动车违法载人、摩托车“飙车炸街”等突出问题,更要作为重中之重,严查严管。要通过对重点车辆的精准管控,从根本上压缩违法空间。(二)要严查重点违法,保持高压态势。整治行动必须聚焦影响交通秩序和安全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违法行为。方案中明确的闯红灯、逆行、不按道行驶、无牌、无证、违法载人、未佩戴安全头盔、违规加装遮阳棚、飙车炸街等,就是我们打击的靶心。对于这些违法行为,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科学部署警力,针对早晚高峰(8:30至10:30,17:30至19:00)以及晚间时段(19:00至20:30)等交通违法易发时段,加强路面管控。要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查缉的精准度和效率。对轻微违法以教育警告为主,对严重违法则要依法用足罚款、记分、暂扣甚至吊销驾照等手段,形成强大法律震慑力,让违法者心生畏惧,不敢违、不能违。(三)要管控重点区域,提升整治效能。根据我市道路交通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1+N”的模式来布局整治点位。“1”是指固定的整治点位,初期确定了四平路口、服装一厂路口、昌江广场路口、环球路口、昌河北路口等关键路口。这些路口车流量大、交通违法现象相对集中,必须派驻力量,重点把守。“N”则是指各大队根据辖区情况自行选取的动态整治点,以及指挥中心通过视频巡查发现的交通违法较多、秩序较乱的路段。这种“固定+流动”、“常态+动态”的布防模式,有利于实现点线面结合,最大限度地扩大整治覆盖面。各大队要灵活运用此模式,根据整治效果和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和优化整治点位,确保力量用在刀刃上,真正管住乱点、治理堵点、消除盲点。三、刚柔并济,不断创新整治行动的方法论与实践论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不仅需要雷霆万钧的声势,更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和匠心。要坚持宽严相济的执法策略,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贯穿始终,同时注重教育引导和温情服务,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执法不仅是惩罚,更是教育人、引导人的过程。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能自觉守法,而不是简单地处罚了事。要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艺术,努力让执法活动既有力度,彰显法治权威,又有温度,体现人文关怀,争取人民群众对整治工作的最大理解和支持。(一)要坚持规范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执法规范化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在整治行动中,全体参战民警、辅警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以及支队编发的《查处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执法规范蓝本》等要求,规范执法言行,规范查处流程,规范处罚裁量。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要佩带并使用好执法记录仪,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近期,支队利用午休时间组织专题学习,解读新规,强调执法规范,这种做法很好,要持续坚持下去。只有做到自身正、自身硬,我们的执法行为才能经得起法律和群众的检验,才能真正树立起公安交管部门的执法权威。(二)要注重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火墙。处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根本。在严厉查处严重违法行为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对于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人,或者初次违法的驾驶人,可以采取现场批评教育、组织学习交通法规、参与体验式执勤(如“站岗”)等方式,让其深刻认识到行为的危害性,从而自觉改正。停管三中队在新厂路口整治中,让违法驾驶人抄写相关法规条款、在路口“站岗”执勤,这种“处罚+教育”的模式,效果就很好,值得推广。要善于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要拓展宣传渠道,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曝光典型违法和事故案例,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素养。要推动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三)要强化科技应用,增强整治精准度。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是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指挥中心视频巡查的作用,实时发现重点路段的交通违法和拥堵情况,及时调度警力进行处置,实现精准导控。要利用好现有的电子警察、卡口监控等科技设备,对机动车闯红灯、超速、不按道行驶等违法行为进行非现场执法,拓展管控时空。要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两类车辆交通事故和违法规律进行深度研判,找出高风险车辆、驾驶人、路段和时段,为实施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还可以考虑在重点路段、路口推广运用声光预警、违法自动抓拍等先进技术装备,提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将使我们从“人海战术”向“智慧交管”转变,让整治行动更高效、更精准。四、夯实根基,全力确保整治行动的支撑性与长效性“百日整治”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整体战、协同战,需要坚强的组织保障、严明的纪律作风和广泛的社会参与作为支撑。全市公安机关上下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密切协作配合,严格督导问效,确保各项整治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同时,要着眼长远,以此次集中整治为契机,探索建立长效—4—管理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真正实现常态长效治理。交通安全管理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必须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才能巩固整治成果,实现城市交通治理水平的整体跃升。(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凝聚整治合力。市局已经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各分县局、各警种部门特别是交管支队各大队、科室,要按照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本单位、本部门的落实措施,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情指、治安、网安、法制、新宣、信访等各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主动作为,密切配合,为整治行动提供信息、警力、法律、宣传等全方位支持,形成多警种联动、多部门协同的作战格局。交管支队作为主力军,要全警动员,包括停管大队等力量都要统筹用好。要建立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会商研判,及时解决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坚持领导带头,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整治行动有力有序推进。(二)要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整治成功的关键。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百日整治”的意义、目标、重点和措施,争取广大市民和交通参与者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要及时报道整治行动进展和成效,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教育群众。要创新宣传方式,不仅要说清楚“不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更要讲明白“为什么不能做”“做了有什么危害”“应该怎么做”,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交通陋习,养成文明出行习惯。可以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等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持续深入的宣传,努力营造“交通安全、人人有责、整治违法、人人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三)要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百日集中整治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某副市长在两轮三轮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百日整治”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19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