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某县供销社“十四五”工作总结及“十五五”工作规划(资料)
某县供销社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显著成效,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十五五”规划将聚焦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推动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总结“十四五”工作成果和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的要求,我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工作大局,结合*县供销合作社实际,对“十四五”期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十四五”工作总结“十四五”时期,*县供销社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社的有力指导下,始终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系统销售总额从2021年的3500万元增长到2025年的8500万元,年均增长25%;利润总额从15万元增长到180万元,增长11倍;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从1.2万亩次扩大到8.5万亩次,增长6倍以上。(一)聚焦为农服务主业,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我县供销社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服务模式,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售全程化服务。截至2025年底,全系统土地托管面积达到3.2万亩,比“十三五”末增长2.5倍;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8.5万亩次,服务范围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实施“液体加肥站”项目,建设节能环保加肥站5座,每年免费为农民测土1500户以上,使粮食作物增产15%以上,经济作物增产10%-30%,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减少了面源污染。二是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稳固。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农资储备任务,确保农资量足、价稳、质优。“十四五”期间,全系统累计供应化肥12.8万吨、农药1560吨、农膜980吨、种子650吨。建立县域农资仓配中心2个、乡镇农资综合服务站15个、村级农资服务网点210个,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资配送网络,确保了农资及时配送下乡到村入户。三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构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十四五”期间,全系统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额6.8亿元,年均增长18%。培育“*山宝”“黔北桐穗”等农产品品牌5个,其中“*山宝”入选全省供销系统知名农产品品牌。建设县级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2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的电商服务体系。2025年,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额3200万元,是2020年的8倍。(二)深化综合改革,体制机制焕发新活力一是“三社合一”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探索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三社合一”发展模式,新建和改造乡镇“三社合一”服务中心15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80个,基本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通过“三社合一”综合服务大联盟,累计完成服务面积188.29万亩次,有效整合了农村服务资源,提升了服务效能。二是社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按照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社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县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整合连锁商超、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农资销售、再生资源、电商服务等业务板块,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过亿元。完善社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对全资或控股公司的内部审计,推行会计电算化,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债务近1700万元,社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三是联合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25个,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8家,入社成员达到1.2万户。积极探索“基层社+村委会+农资日用品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合作模式,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社85个,进一步密切了与农民的组织联系和经济联系。(三)夯实基层基础,组织体系得到新加强一是基层社改造提升扎实推进。按照“示范社、标准社、薄弱社”三种类型,对全县基层社进行分类改造提升。“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育“示范社”8个、改造提升薄弱社12个,恢复重建空白社5个。截至2025年,全县基层社经营收入过千万元的达到3个,基层为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农村综合服务网点优化布局。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优化农村综合服务网点布局,新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45家,总量达到215家,为农民提供日用消费品、农资供应、农产品收购、快递收发、普惠金融等一站式服务。建设“供销优供”平价超市28家,有效平抑农村物价,便利农民生活。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制定并落实年轻干部培育计划,五年来招聘大学生35名,培训干部职工1200人次,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社有企业锻炼,参与夏粮收购、三秋生产等重点工作,干部队伍专业素质和为农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开展“服务三农勇担当青春奋进正当时”主题演讲和“薪火相传七十载供销奋进新时代”征文展演活动,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四)壮大社有企业,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一是企业经营规模持续扩大。通过重组整合、转型升级,社有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2025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8500万元,比2020年增长142.9%;实现利润180—2—万元,比2020年增长11倍。社有企业从15家发展到28家,业务范围涵盖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电商、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二是新业务新业态加速涌现。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发展中央厨房、直采直供、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打造“*供销一份礼”“*供销一桌菜”等特色品牌,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开展“邻里中心”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已建成社区“邻里中心”3个,服务居民2万余人。三是项目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各类项目25个,完成投资1.2亿元。*县惠农综合服务中心、湘东智慧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供销合作事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强化联合协作,为农服务展现新作为一是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挥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新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2家,改扩建8家,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年回收废旧农膜150吨、农药包装废弃物25万件,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全力做好抗疫保供和农资稳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全力保障粮油、果蔬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确保不断档、不脱销、不涨价。积极服务春耕生产,加强农资调运储备,确保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为夺取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精准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运营好“扶贫832平台”,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十四五”期间累计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6500万元。依托供销社产业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项目15个,带动脱贫群众就业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了供销力量。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把服务“三农”作为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联合合作,推动供销合作社系统上下贯通、协同发展;必须坚持市场经济方向,遵循市场规律,提升社有企业竞争力;必须坚持扎根基层,夯实基层基础,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这些宝贵经验,我们必须在“十五五”时期继续坚持和发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供销合作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为农服务能力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服务精准度和有效性有待提高;二是基层基础依然薄弱,部分基层社服务功能不健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三是社有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四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懂经营、善管理、熟悉现代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五是体制机制仍需完善,联合社治理机制不够健全,层级联系不够紧密。二、“十五五”规划背景(一)建设成效“十四五”时期,我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我县供销合作社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均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具体而言:在经营规模方面,商品销售总额从2020年的3500万元增长至2025年的8500万元,超额完成8000万元目标的106.3%;农产品销售额从1200万元增长至3800万元,超额完成3000万元目标的126.7%;利润总额实现大幅跃升,从15万元增长至180万元,超额完成150万元目标的120.0%。在为农服务方面,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从1.2万亩次扩大至8.5万亩次,大幅超出5.0万亩次目标的170.0%;土地托管面积从0.9万亩发展至3.2万亩,超额完成2.5万亩目标的128.0%。在组织建设方面,基层社数量从15个发展至20个,完成预期目标;农村综合服务社从170个增加至215个,超额完成200个目标的107.5%,服务网络持续完善。一是为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从传统的农资供应向全产业链延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土地托管、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现代农业服务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的问题,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社分类改造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更为紧密。通过“三社合一”改革,初步实现了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三是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有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业务巩固提升,新业务新业态蓬勃发展,系统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同步提升。2025年,全系统实现利润180万元,是2020年的12倍,社有资产总额达到1.2亿元,比2020年增长76.5%。—4—(二)形势分析“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县供销合作社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思维认知有待深化。部分干部职工对供销合作社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优势认识不足,对合作经济规律把握不够准确,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部分基层社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制胜能力有待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综合实力不强,传统业务优势受到冲击,新兴业务支撑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适配性有待增强。农产品流通效率偏低,冷链物流设施不足,产销衔接不够顺畅。三是制度机制有待完善。“三会”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联合社治理机制需要优化。社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联合合作机制不畅,系统优势发挥不充分,跨层级、跨区域合作不够紧密。四是综合保障有待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经费保障不足,历史包袱较重,部分基层社经营设施陈旧,服务手段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数字化转型步伐缓慢。(三)发展机遇“十五五”时期,我县供销合作社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战略机遇:一是政策环境更加有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供销合作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二是战略机遇多重叠加。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为供销合作社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创造了广阔空间。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农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为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商贸流通提供了强大动力。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优化,为供销合作社融入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三是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我县供销合作社经济实力、服务能力、组织基础得到全面加强,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供销合作社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运营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随着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不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某县供销社“十四五”工作总结及“十五五”工作规划(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19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