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发言材料 > 关于全市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提升,服务内容丰富,老年人满意度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1/8关于全市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全市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已成为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亿万家庭幸福的重大民生议题,为全面了解全市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情况,精准把握老年人实际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之间的匹配情况,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养老模式与发展路径,2025年中青班第四组全体学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走访调查等方式,深入〔*〕县〔*〕镇、〔*〕镇和〔*〕镇开展实地调研,对〔*〕区〔*〕镇和〔*〕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书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老年人及养老机构基本情况据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4月,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万人,占%。〔*〕已成为全省老龄化率最高的市州,进入中度老龄社会。预计到2027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1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25%,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高龄老人规模增大、增速快,空巢化趋势日益凸显,失能半失能人数逐年增多,养老问题已成为群众普遍关注、迫切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社会福利院2所(〔*〕市社会福利院、〔*〕县福利院)、敬老院3所(〔*〕敬老院、〔*〕镇敬老院、〔*〕镇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2所(〔*〕县〔*〕敬老院、〔*〕市〔*〕养老康复中心),建成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所(〔*〕镇、〔*〕镇、〔*〕镇、〔*〕镇、〔*〕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所(〔*〕街道、〔*〕街道、〔*〕街道、〔*〕街道、〔*〕街道、〔*〕街道),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1所,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93所,逐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二、全市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情况目前,全市建有〔*〕镇、〔*〕镇、〔*〕镇、〔*〕镇、〔*〕镇5所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尚未正式运营,其余4家全部正式运营),配置各类养老床位11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48张,入住老人26人,入住率%。根据老人自理程度及入住机构不同住宿服务标准,收费在960-3000元之间。(一)场所设施建设情况。根据调研情况,全市5家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严格按照《〔*〕省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规定标准建设,均配建厨房、餐厅、休闲活动室、全托日托室、医疗康复室等,全部配备电梯、无3/8障碍通道、坐便器扶手等,设置易于老年人识别的通行导向、应急导向、服务导向标志和居室信息标识,确保老年人活动方便、安全。〔*〕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于20xx年11月建成运营,建筑面积1271㎡,配置床位42张(普通床位28张、护理床位14张),配建生活照料、托养照护、健康医疗、休闲娱乐、文体活动、心理关爱等功能室。〔*〕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于20xx年9月建成运营,建筑面积680㎡,配置床位20张(普通床位8张、护理床位12张),配建休闲娱乐活动室、餐厅和康养休憩区。〔*〕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于20xx年10月建成运营,建筑面积1108㎡,配置床位35张(普通床位24张、护理床位11张),配建洗浴、餐厅、休闲娱乐、康养理疗等功能区。〔*〕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于20xx年11月建成运营,建筑面积1100㎡,配置床位10张(全是护理床位),配建健康医护、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心理关爱等设施。〔*〕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于2024年10月建成,建筑面积850㎡,配置床位8张(普通床位7张、护理床位1张),配建康复理疗、心理咨询、淋浴等设施。(二)管理运营情况。根据《〔*〕省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规定,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可由乡镇人民政府运营,也可通过招标委托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第三方参与建设及运营管理。调研发现,目前正式运营的〔*〕镇、〔*〕镇、〔*〕镇和〔*〕镇4家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均采取公建民营养老服务运营模式,引入第三方运营管理。〔*〕镇、〔*〕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引入〔*〕县慧民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承接管理运营;〔*〕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引入〔*〕医院承接管理运营;〔*〕镇养老服务中心引入〔*〕区富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接管理运营;〔*〕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引入〔*〕区幸福家社工服务中心承接管理,但尚未正式运营。截至目前,〔*〕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入住老人11人;〔*〕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入住老人6人;〔*〕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入住老人3人;〔*〕镇养老服务中心入住老人6人。(三)服务保障情况。按照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应具备供餐助餐、日托全托、医疗康复、上门服务、资源链接(及时收集老年人服务需求,发挥服务转介、资源链接作用)等功能。从调研情况看,已运营的4所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发挥各有侧重、各有特色。〔*〕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所有功能均有发挥,并探索开展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需求。〔*〕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与镇卫生院签订了医疗机构协作协议,每季度为入住老人提供巡诊服务,开通老年人医养结合健康绿色安全通道,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并为驻地附近老人、打工人员提供助餐服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依托运营机构优势,构筑医养一体服务模式,为入住老人常态化提供慢、特病和感冒等轻症医疗健康服务。〔*〕镇养老服务中心引进〔*〕市宁慈中医医院入住,5/8采取机构入住、慢病为主,名医坐诊、主营康复的模式,为入住老人及周边群众提供医养服务。三、存在的问题(一)床位空置现象突出。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及其子女,受传统观念、经济条件限制、宣传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对机构养老模式不太了解也不愿了解,甚至存在偏见,加之受经济条件限制,老年人不愿到养老机构养老,或子女担心被亲戚朋友和邻里认为不孝顺而不愿让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情况大量存在,导致养老服务资源利用率不高,全市4所已运营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平均入住率仅%(〔*〕镇入住率26%、〔*〕镇入住率25%、〔*〕镇入住率%、〔*〕镇入住率60%)。(二)养老服务质量仍需提升。一方面,现有的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停留在基础的衣食住行保障,仅能提供简单生活照料、护理服务,老年人急需的康复护理、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个性化照护等方面的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后子女参与度较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很少,入住老人缺乏足够的亲情慰藉和关怀,难以适配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虽然养老服务中心都配建了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等设施设备,但由于入住老人大多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无法独立进行文体娱乐活动,适合入住老人实际需求的活动开展得不多,不能满足入住老人实际需要。(三)持续稳定运营存在困难。根据《〔*〕省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后,安排省级福彩公益金给予每个机构每年10万元运营补贴,连续补贴两年,两年后不再进行平均补贴,根据运行情况给予以奖代补补助。由于目前入住率较低,公共运行成本较高,加之提供的供餐、送餐、上门服务等较少,薄弱的自我造血能力严重制约养老服务中心持续稳定运营。同时,随着运营时间推移,服务中心设施设备将陆续出现老化、损坏,市、县(区)级财政对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设施建设暂无专门资金支持,乡镇和运营机构无法承担设施设备更新完善费用,长期稳定运营面临较大压力。(四)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除〔*〕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有8名专业护工外,〔*〕镇、〔*〕镇和〔*〕镇养老服务中心从业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把握不准,在医疗护理、康复照料等专业服务上存在短板,普遍存在护理水平较低,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加之运营情况不好,专业护理服务人员短缺,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困境,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四、对策建议(一)强化宣传引导转变养老观念。一是由县、区政府牵头,积极利用线上线下各种宣传渠道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送科技文化下乡等活动,全面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基本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机构养老的好处和优势,引导老年人及其子女转变传统观念,增进对机构养老方式的了解和认同,逐7/8步培育新型养老观念。二是常态化组织开展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系列宣传活动,探索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参观、免费体验、养老机构开放日等形式活动,引导公众加快改变对养老机构的顾虑和偏见,逐步接受机构养老模式。(二)多措并举提高养老机构入住率。一是采用常态化摸排、规范化定价、差异化优惠、定制化服务、多元化筹资五化措施,降低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成本,进而降低服务收费,吸引有能力的老人入住接受养老服务。二是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摸排辖区内老年人养老情况,针对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但不符合特困兜底保障条件,且经济能力不足的老人,通过政府统一购买服务方式进行补贴,促使更多应进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三)政策协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是将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场地设施、水电暖气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成本。二是将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维护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采取日常考核+年终考核方式,按考核结果给予已运营的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一定数额的运营补助,解决养老服务中心日常运营难题。三是探索推广医养康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将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嵌入乡镇卫生院,对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老人,当年所交医疗保险费用抵消养老机构费用,切实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四)综合施策提升机构服务质量。一是支持服务运营多元化,大力引进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养老机构、医疗康复等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提升运营机构专业化水平。二是鼓励养老机构开发医疗护理、康复护理、亲情关怀融合的服务项目,对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高龄、独居、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多样化上门服务。三是鼓励养老机构定期开展家属开放日(子女全程参与老年人一天生活)、亲属探访等亲情互动活动,着力解决子女一送了之、老人缺乏亲情关怀等问题,营造浓厚的敬老孝亲社会氛围。(五)多点发力着力提升运营质效。一是积极鼓励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对外经营,拓展服务范围,寻找合理的盈利点,激活内在动力,形成自我造血的良性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针对全面普及护工难度大且成本高的实际,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对现有护理人员开展免费培训,不断提升专业化护理水平。三是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对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养老机构的内部管理进行不定期督查,切实提高养老机构的规范化服务水平。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关于全市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21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