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整理)XX区2025年度冬季供热安全保障工作情况报告
XX区冬季供热安全保障措施到位,设备运行稳定,居民温暖过冬无忧!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整理)XX区2025年度冬季供热安全保障工作情况报告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XX区2025年度冬季供热安全保障工作情况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XX市、XX区关于冬季能源保供和安全生产的系列决策部署,确保全区人民度过一个安全、温暖的冬季,我区始终将冬季供热工作置于民生保障的突出位置。自2025-2026年度供热季启动以来,相关职能部门与各供热企业紧密协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开展了供热前的准备工作与运行初期的保障工作,总体形势平稳可控。本报告旨在系统总结当前供热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进行规划部署。一、当前工作基本情况本年度供热季,我区聚焦“保安全、保供热、保民生”的核心目标,通过前瞻性规划、系统性排查与精细化管理,构建了多维度、全链条的安全保障体系,为供热工作的平稳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责任体系日益完善为统筹推进全区供热保障工作,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牵头的冬季供热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监管责任与协同机制。进入供热季前,我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精神,研判供热形势,对热源保障、管网运行、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周密部署。近期,为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多部门及行业专家,对区内XX公司A、XX公司B等重点供热企业开展了联合指导帮扶,重点检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体系及特种设备运维状况,有力推动了监管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的同频共振。(二)供热准备扎实充分,设施基础不断夯实我区供热体系规模庞大,截至2025年,全区集中供热总面积约3648万平方米,服务人口众多,下辖供热站点25个,热源结构涵盖热电联产、燃气锅炉、地热等多种形式,清洁能源供热比例持续提升。为确保庞大系统的稳定运行,我区深入实施“冬病夏治”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25年供热季开始前,已高标准完成96.64公里的老旧供热管网改造任务,有效解决了部分区域长期存在的“跑冒滴漏”问题。各供热企业全面完成了对锅炉、换热站、水泵、阀门等关键设施设备的检修、保养与调试工作,设备检修率达到100%。同时,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积极协调上游能源企业,已提前完成天然气、煤炭等燃料的合同签订与储备工作,为整个供热季的能源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三)智慧监管效能凸显,运行监测精准高效我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供热管理,市、区两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在本年度供热保障工作中发挥了“智慧大脑”的关键作用。该平台能够对全区所有供热站点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压力等核心运行参数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监管部门能够精准掌握各片区供热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运行异常。平台建立的“监测-预警-派单-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流程,极大地提升了故障响应与处置效率。在供热初期,平台已累计处理各类运行参数异常报警30余次,均由专人跟踪并指导企业快速解决,确保了问题在萌芽状态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供热质量的稳定达标。(四)应急准备全面加强,安全防线初步筑牢安全是供热工作的生命线。我区将应急能力建设作为供热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各供热企业按照要求,均已修订和完善了本年度的供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内容涵盖设备故障、管网泄漏、能源中断、极端天气等多种情景。在区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各企业均组建了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并实行24小时备勤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状况能够迅速出动。同时,对抢修车辆、备用泵机、管材、焊接设备等应急救援物资进行了全面盘点与补充,建立了物资储备清单。近期开展的联合指导帮扶工作,也着重检查了企业应急预案的实操性、应急队伍的备勤状态和应急物资的完备情况,推动企业应急准备工作从“纸上”落到“实处”,为应对各类供热突发事件构筑了坚固的第一道防线。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冬季供热安全保障工作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通过近期的联合检查与日常监管发现,部分环节的短板与弱项依然存在,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一)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存在温差,安全管理精细化不足部分供热企业对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仍有偏差,“重生产、轻安全”的惯性思维尚未彻底根除。主要体现在:一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真正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执行不严,存在制度与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二是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未完全形成闭环。源自上级单位推广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在部分企业的执行流于形式,排查不深入、不彻底,对发现的隐患未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整改,缺乏有效的跟踪、销项和复盘机制。在近期检查中发现,有企业存在日常巡检记录不全、风险辨识更新不及时、员工安全培训档案缺失等问题,反映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二)设施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参差不齐,源头风险依然存在尽管我区近年来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老旧管网和设施改造,但由于供热系统建设年代不一、标准各异,部分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依然不高,成为潜在的风险源。一是部分老旧设备超期服役或带“病”运行。个别换热站内的阀门、压力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老化严重,存在仪表失灵、内漏等风险,虽未立即造成停暖事故,但已影响系统调节精度和运行稳定性。二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检查发现,少数企业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安全附件的定期校验重视不足,相关技术档案管理不规范,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有待进一步核实。三是现场作业环境安全隐患多发。部分供热站点存在配电箱接地线虚接、电缆防护措施不到位、消防器材被遮挡、可燃杂物堆放、安全警示标识缺失或破损等“低、老、坏”问题。据初步统计,本轮专项检查行动中,共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42项,其中设备设施类隐患占比约55%,管理类隐患占比约35%,现场环境类隐患占比约10%,说明提升设施设备本质安全水平仍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三)应急处置协同联动机制仍需磨合,实战能力有待检验当前,我区的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面对复杂多变的供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协同性与实战能力仍需加强。一是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升。部分企业的应急预案内容宽泛,对本单位具体的风险点位、关键处置程序、内外协调流程等描述不够清晰,预案与实际脱节,演练也多侧重于桌面推演,缺少“真刀真枪”的全要素、全流程实战演练。二是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联动机制不够顺畅。供热管网泄漏等事故的处置,往往需要城管、应急、公安、交管、街道以及供水、供电、通信等多部门协同作战。目前虽有联动框架,但在信息通报、资源调度、现场指挥等环节的衔接上还不够高效,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有待通过联合演练进一步磨合与提升。三是应急资源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全区应急抢修物资储备分散在各企业,尚未形成统一的区级物资信息库和调度平台,在应对大面积、长时间的供热中断等极端情况时,可能出现关键物资调配不及时、不均衡的问题。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与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区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施策,持续用力,全面提升冬季供热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确保供热季后半程及未来长期的安全稳定。(一)压实落细安全责任,构建刚性约束新常态1.全面深化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全区所有供热企业在2026年第一季度前,完成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的再梳理、再细化,确保每一项安全职责都能明确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的执行情况纳入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常态化考核,对落实不力的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并与企业信用评级、政策补贴等挂钩,形成硬性约束。2.实施穿透式精准监管。由区城管委、应急局、市场监管局牵头,改变“大水漫灌”式的检查方式,依托智慧供热平台数据分析,对频繁出现参数异常、投诉集中的供热站点和管网区段进行重点监管。建立“问题、任务、措施、责任、时限”五张清单,对检查发现的所有隐患实施台账管理,明确整改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确保隐患整改闭环率达到100%。3.强化安全教育与考核。计划在2026年供热季开始前,组织对全区供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一轮强制性安全轮训与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岗。推动企业将安全生产知识作为员工入职和在岗培训的必修内容,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二)推进智慧赋能与更新改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1.持续推进“冬病夏治”提质增效。结合本年度运行数据和用户反馈,编制《XX区2026-2028年供热管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剩余老旧管网的更新改造任务,并同步推进管网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加装远程监测与调控设备,从根本上解决管网老化带来的安全风险。此项工作由区城管委牵头,财政、发改等部门协同,分年度推进实施。2.建立特种设备数字化管理档案。责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和监督各供热企业,在2026年6月底前,为所有在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建立“一机一档”的数字化管理档案。档案内容须包含设备基本信息、历次检验报告、维护保养记录、作业人员资质等,并接入区级监管平台,实现动态追踪与超期预警。3.开展供热场站标准化建设。参照行业先进标准,制定《XX区供热场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指南》,明确场站内安全标识、消防设施、电气线路、设备布局、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计划用两年时间,推动全区所有供热站点分批完成标准化改造,彻底改善现场作业环境,消除各类低级、重复性的安全隐患。(三)健全应急联动响应体系,锻造高效处置实战能力1.优化应急预案与演练体系。要求各供热企业在2026年4月底前,对照新风险、新要求,完成新一轮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操性。由区应急委办公室牵头,计划于2026年择机组织一次覆盖全区、多部门参与的供热管网重大泄漏事故应急联合演练,通过实战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全面提升协同处置能力。2.构建一体化应急资源共享平台。依托现有信息化基础,由区应急管理局牵头,联合区城管委,在2026年底前建立“XX区供热应急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将全区各供热企业的应急队伍、抢险设备、备品备件等资源信息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形成“一张图”指挥,实现紧急状态下的统一调度与高效配置。3.强化极端天气预警与应对。建立与气象部门的常态化信息联动机制,密切关注寒潮、暴雪等极端天气预警信息。一旦发布高级别预警,立即启动加强版应急响应模式,要求所有供热企业提升运行参数,加密管网巡视频次,应急抢险队伍全员进入临战状态,确保在极端条件下供热不中断、服务不降级、安全有保障。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整理)XX区2025年度冬季供热安全保障工作情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21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