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整理)XX区2025年度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告
XX区持续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推进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整理)XX区2025年度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告”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XX区2025年度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坚决遏制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处置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与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年度工作安排,XX区于2025年1月至10月期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区上下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通过高位推动、系统排查与严厉执法,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新局面,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高位统筹的治理架构行动伊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区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先后主持召开2次专题会议,明确了专项整治的总体思路、工作方向与关键重点,为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区级层面迅速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公安、住建、交通、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同时,制定并印发了《XX区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逐级分解至各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专班建立了例会调度和信息日报机制,定期通报进展、分析形势、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各项任务有力有序推进。在经费保障方面,区财政拨付专项资金210万元,重点用于购置无人机、移动执法终端等巡查设备,以及支持联合执法、应急处置和宣传引导等工作。(二)聚焦重点领域,织密全链条的排查网络本次专项整治坚持全面覆盖与精准打击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全方位、无死角的摸底排查。在排查类别上,重点围绕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物等关键类别,对其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进行全链条梳理。在排查区域上,紧盯建成区、城乡结合部、交通干道沿线,以及河道、山体、林地、废弃矿坑等环境敏感的“三边地带”,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排查效能。通过整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绘制“XX区固废污染风险地图”,标注出重点监管区域和高风险点位。同时,充分利用无人机覆盖范围广、机动性强的优势,对人力难以企及的区域进行空中巡查,有效弥补了传统地面巡查的盲区。在排查任务上,聚焦非法堆存工业固废、非法倾倒和填埋危险废物、建筑垃圾违规消纳等11项重点问题,开展靶向排查。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区累计出动排查人员超过800人次,排查各类点位71个,发现并登记问题线索6个。所有问题均已建立台账,逐一明确了整改责任主体、措施和完成时限,目前正按计划有序推进整改。(三)深化部门协同,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行动中,各相关部门摒弃“单打独斗”的思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通过常态化的联动机制,极大提升了执法效能和威慑力。区生态环境局作为主力军,持续加大对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管理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2025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50人次,检查企业175家次,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共立案查处固体废物环境违法案件3起,起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良好效果。同时,区城管执法局联合公安、住建、交通等部门,针对建筑垃圾运输环节的突出问题,开展了24次跨部门专项联合检查。通过在主要路段设卡盘查、对重点工地进行突击检查等方式,依法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未密闭运输、沿途撒漏造成的扬尘污染案件159起,查处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及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10起。这种多部门、多层次、全天候的联合执法模式,切实织密了监管网络,打破了违法分子利用部门职能交叉、监管时段差异打“游击战”的幻想,形成了强大的执法合力与有效震慑。(四)广泛宣传引导,营造全民参与的共治氛围为从根本上减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打击与教育并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活动。一方面,组织执法人员和环保志愿者深入工业园区、建筑工地、运输企业,通过“送法上门”的方式,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册超过5000份,现场讲解企业在固废管理中的法律责任和违规风险,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环保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专项整治工作动态,曝光典型违法案例,并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图文和短视频,向广大市民普及固体废物分类、规范处置知识以及非法倾倒的危害。同时,在各社区、村镇的宣传栏张贴公告,公布举报电话和线上举报平台,鼓励群众积极提供违法线索。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不仅提升了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法治意识,也为构建政府监管、企业主责、公众参与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新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二、存在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固体废物管理工作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的挑战和问题。通过本次专项排查和日常监管发现,一些顽固性、系统性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一)源头管理责任压实存在差距,部分企业主体责任悬空尽管高压执法态势对多数企业起到了震慑作用,但仍有少数企业心存侥幸,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危废管理不规范问题突出。排查中发现,位于XX工业园区的一家小型机械加工企业,为节约处置成本,长期将含有废切削液的金属碎屑与一般工业固废混合堆放,未按危险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和贮存,存在严重的环境风险隐患。该问题已责令其立即整改,将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并处以相应罚款,要求其在2025年11月30日前完善内部危废管理制度。二是建筑垃圾源头管控不严。某在建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为赶工期而疏于管理,多次纵容不具备资质的运输车辆清运建筑垃圾,且未按规定办理处置核准手续。其雇佣的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屡次发生沿途撒漏、随意倾倒等行为,虽经多次约谈警告,但收效甚微。针对此问题,已对该施工单位和运输单位进行联合顶格处罚,并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名单,要求其在15日内完成整改,规范运输招投标流程。这些问题反映出,部分企业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依然淡薄,源头减量和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二)部分区域监管存在薄弱环节,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完善当前监管力量主要集中在建成区和重点工业区,对于一些偏远、交叉地带的监管仍存在盲区和短板。一是偏远地带成为非法倾倒“重灾区”。在本次排查中发现,位于XX镇与邻县交界处的一处废弃采石场,因地处偏远、人迹罕至且管理归属不明确,已成为建筑垃圾和部分工业废料的非法倾倒点,现场累计堆积的各类废弃物超过300立方米,对周边土壤和潜在的地下水构成威胁。目前,已启动应急清理程序,并责成XX镇政府牵头,在2025年12月底前完成清理,并设置物理隔离和警示标识。二是夜间及节假日成为监管“真空期”。接群众举报,连接XX港区与XX高速的一条货运通道,夜间常有不明身份的罐车偷排不明液体。由于该路段夜间车流量小、缺乏视频监控设施,执法人员虽多次组织夜间蹲守,但取证困难,难以形成有效打击。这暴露出我区在全时段、全天候监管能力上的不足。这些问题表明,仅依靠阶段性的集中整治难以根除问题,必须加快构建常态化、智能化的长效监管机制。(三)部门联动协同效能有待提升,信息共享壁垒尚未完全打破虽然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但在实际运行中,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响应的效率仍有提升空间。排查发现,公众通过不同渠道举报的关于固废倾倒的线索,在流转过程中存在延迟。例如,有群众举报在XX河沿岸发现偷倒的装修垃圾,线索从受理到分派至属地镇街和城管部门,耗时超过48小时,待执法人员到达现场时,违法行为人早已离开,仅能对现场进行清理,错失了追根溯源、锁定责任人的最佳时机。这反映出各部门间的信息系统尚未完全打通,数据共享不畅,未能形成“受理-派发-处置-反馈”的快速闭环响应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联合执法的整体效能。(四)社会公众参与深度不足,共治格局基础仍需夯实当前的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上仍存在覆盖面不够广、内容不够深入的问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和监督作用未能被充分激发。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部分居民对于大件垃圾、装修垃圾的正确处理方式依然不了解,习惯于随意丢弃在村口或田边。此外,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部分群众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即便发现违法倾倒行为,也因担心报复或觉得程序繁琐而不愿举报。例如,在XX街道的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对于装修垃圾的临时堆放点设置和清运流程知晓率不足,导致乱堆乱放现象时有发生。这表明,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仍需在宣传的精准性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上持续发力。三、下步打算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结合专项整治行动的既定目标,下一步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标本兼治,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我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健全常态化监管体系,持续压实各方责任将专项整治行动中形成的工作机制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建立由“集中整治”向“长效常治”的转变。一是巩固并提升现有工作专班的统筹协调功能,完善定期会商、联合督办和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压力传导不衰减。二是全面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每一片土地的固废污染防治监管责任人,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确保监管无死角、全覆盖。三是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全链条管理,强化对土地使用权人、固废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及处置单位的全过程监管,确保各环节责任清晰、衔接紧密。(二)强化智慧化科技赋能,提升精准监管水平积极拥抱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向科技要效率、要战斗力。一是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在前期风险地图的基础上,构建全区固体废物“一张图”动态监管系统。二是加大技防设施投入,在前期排查出的重点区域、关键路段和环境敏感点,增设高清视频监控和红外感应设备,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和智能告警。三是探索建立基于GPS和电子围栏技术的重点车辆监管平台,对危险废物、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和历史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比对,智能识别异常停靠、偏离路线等可疑行为,实现对非法倾倒行为的精准预警和快速响应。(三)聚焦全链条源头管控,坚决斩断利益链条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对固体废物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C.一是加大对重点产废单位的监督性监测和随机抽查频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固废申报登记、管理台账和转移联单等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固废产生和贮存行为。二是依法严厉查处打击非法倾倒填埋固体废物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要深挖背后的组织者、获利者,重点打击提供倾倒场地、介绍业务、招揽运输车辆的“地接”人员和黑中介,坚决斩断“产、运、储、销”黑色利益链条。三是探索建立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红黑榜”制度,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提高其违法成本。(四)深化社会宣传和公众参与,构建全民共治新格局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分众化、精准化宣传,针对企业负责人、货运司机、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制作内容各有侧重的宣传材料,开展靶向性普法教育。二是优化和推广公众举报渠道,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提供重大违法行为线索并经查实的举报人予以物质奖励,并严格保护举报人信息,激发公众参与监督的热情。三是积极培育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鼓励其有序参与政策宣传、日常巡查和监督活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多元共治的强大合力,共同守护好XX区的绿水青山。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整理)XX区2025年度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21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