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整理)XX市2025年度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XX市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预防体系、强化家校合作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在校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整理)XX市2025年度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情况报告”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XX市2025年度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情况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禁毒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依据XX省禁毒委员会及相关上级单位的统一部署,XX市禁毒工作专班围绕“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核心主题,于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了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现将本年度工作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报告如下。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2025年以来,特别是秋季开学后,XX市禁毒工作专班与市教育体育局等部门紧密协作,坚持预防为主、多措并举的方针,推动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效提升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联动工作格局工作开展初期,市禁毒工作专班即联合市教育体育局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上级精神,明确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强力推进。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须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安全及德育工作总体规划,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通过建立市、区(县)、校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了与公安、卫健、宣传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建立信息共享和定期会商制度,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例如,XX市应用科技职业学校与XX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联合开展活动,XX市第一职业中专邀请街道综治办及派出所共同进行宣讲,XX市文化旅游学校特邀公安分局民警举办讲座,均体现了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模式。(二)创新宣传形式,营造浓厚禁毒氛围为提升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覆盖面,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积极探索和创新宣传载体与形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阵地,邀请市公安局禁毒民警、法治副校长等专业人士深入校园,结合法治课堂,开展禁毒预防专题讲座逾500场,用真实的案例、直观的数据向师生讲解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巨大危害。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禁毒知识图文、短视频、典型案例剖析等内容,组织线上禁毒知识竞赛,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补充的立体化宣传网络,营造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三)深化主题活动,筑牢校园思想防线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以毒品预防教育“五个一”活动为核心抓手,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将禁毒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组织一次禁毒展览参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组织超过2000余人次的师生参观市、区(县)级禁毒教育基地或流动禁毒展览,通过实物模型、图文展板、多媒体互动等方式,使学生直观认识毒品种类及其伪装形态。部分学校还组织了线上虚拟展馆的参观活动,覆盖了更多学生。2.观看一部禁毒影视作品。各学校利用自习课、班会课等时间,组织学生集中观看《湄公河行动》《破冰行动》等优秀禁毒题材影视作品或相关警示教育片,强化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毒品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3.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全市中小学累计召开禁毒主题班会超过1500节。班会形式不拘一格,涵盖了知识讲解、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公开承诺等环节,引导学生就“如何拒绝第一口”“如何辨别涉毒陷阱”等现实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提升自我保护技能。4.举办一次禁毒征文或知识竞赛。各学校通过举办禁毒主题的征文、演讲、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活动不仅普及了禁毒知识,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表达禁毒决心的平台,优秀作品在校内进行巡展,扩大了教育影响力。5.开展一次国旗下讲话。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或优秀学生代表进行禁毒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强化集体荣誉感和禁毒责任感。通过上述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警示青少年远离易染毒场所,警惕涉毒网络群组的诱惑,自觉与涉毒“损友”划清界限,有力构筑了抵御毒品侵害的校园“防火墙”。据不完全统计,相关活动的开展使在校学生的毒品知识知晓率得到显著提升。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预防教育资源配置亟待优化一是专项经费保障不足。通过对公开的预算信息进行检索,发现无论是市级相关部门的年度预算,还是各区(县)教育单位的预算报告中,均未能找到明确列支的“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专项经费科目。当前工作的开展,多数经费来源于学校公用经费的临时调剂或相关部门其他项目经费的“搭车”使用,资金来源不稳定、额度有限,制约了高品质、大规模、可持续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例如开发符合本地实际的系列化教材、建设高科技体验式禁毒教育角等设想均因资金问题难以落地。二是专职人员力量薄弱。全市层面尚未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职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队伍。大部分工作由学校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教师或公安禁毒民警兼职承担。这些人员普遍工作任务繁重,投入时间和精力有限,且人员流动性较大,难以形成工作的长期性和专业积累,这与日益严峻的青少年涉毒问题特别是新型毒品滥用问题带来的挑战不相匹配。(二)师资队伍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毒品预防教育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然而,现有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首先,系统性专业培训缺失。许多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自身并非禁毒或相关专业出身,对毒品种类、成瘾机制、心理干预、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深入。现有的培训多为短期讲座或会议,缺乏系统化、阶梯式的课程设计和持续性的知识更新机制。其次,教学方法与理念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停留在“恐吓式”的警示教育层面,方法上以单向灌输为主,内容更新缓慢,对“依托咪酯”等新型成瘾性物质的讲解不够及时、透彻,难以有效回应学生的现实困惑和好奇心理。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漠视态度,影响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教育内容与形式创新不足尽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但在具体执行层面,部分活动仍存在同质化、表面化的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例如,讲座依然是应用最广的形式,但其互动性较弱;主题班会的内容设计有时较为枯燥,未能充分结合青少年关注的热点和话语体系。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运用VR/AR技术模拟吸毒危害、开发互动式禁毒教育游戏、利用大数据分析青少年涉毒风险等前沿科技手段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未能广泛普及。教育内容的供给也较为单一,多侧重于危害性警示,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压力管理、社交技能培养等旨在提升学生内在“免疫力”的赋能型课程开发不足。(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尚不健全毒品预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学校主导、家庭缺位、社会参与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家长对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是学校和政府的责任,自身参与度较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或线上推送的禁毒知识,家长的参与率和阅读率有待提高,家校之间在禁毒教育上的沟通与合作不够深入、有效。另一方面,社会力量的整合利用不足。虽然与公安、戒毒所等单位建立了合作,但与卫健、共青团、妇联以及各类社会公益组织、专业心理服务机构的常态化、机制化合作尚未完全建立,未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覆盖学生校内校外全生活场景的防护网络。三、下一步工作打算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立足于构建更为严密、高效、持久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体系,计划在下一阶段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健全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1.推动设立专项经费。积极与市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参照先进地区经验,争取在年度财政预算中设立“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专项经费科目。该经费将专门用于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宣传物料制作、活动组织、评估激励等方面,确保工作有稳定、充足的资金保障。2.组建专业工作队伍。探索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毒品预防教育骨干队伍。在市、区(县)教育体育局层面,明确1-2名专职或主要负责此项工作的干部。在具备条件的高中及职业院校,试点设立“校园安全与健康教育”指导员岗位,专责包括禁毒在内的各项安全教育工作。(二)构建专业化师资培训体系,提升教学质量1.实施分层分类培训计划。联合公安、卫健、高校等专业力量,设计并实施覆盖全体、突出骨干、培养名师的三级培训体系。针对全体德育干部和班主任开展普及性培训;遴选骨干教师进行为期3-5天的集中强化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高级研修班,培养一批本地的“种子”教师和课程专家。2.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库。组织本土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结合本地案例和青少年特点,编写一套涵盖小学、初中、高中、职校不同学段的标准化课件、教学视频、案例集和活动指导手册。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随时查阅、下载和交流。(三)推动预防教育模式创新升级,增强工作实效1.深化内容供给侧改革。在持续开展危害性警示教育的同时,加大积极心理学、抗逆力培养、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能训练等赋能型课程的比重。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精准设计教育内容,变“要我防”为“我要防”。2.推广应用科技赋能手段。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小型化、智能化的禁毒教育体验角,引入VR/AR沉浸式体验设备。联合科技企业开发针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APP或微信小程序,通过游戏化、闯关式学习,提升趣味性和参与感。3.打造“同伴教育”品牌项目。在高中和高校中选拔、培训一批优秀学生作为“禁毒朋辈宣讲员”,通过组织社团、开展主题沙龙、朋辈辅导等形式,利用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力开展宣传教育,使其成为学校禁毒宣传的生力军。(四)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效能,构筑社会防线1.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家长禁毒教育课堂”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定期向家长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及家庭教育方法,明确家长在其中的责任,引导家长成为孩子禁毒的第一道防线。将禁毒教育纳入家长学校课程体系。2.固化部门间协作流程。正式成立由公安、教育、卫健、市场监管、宣传、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成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常态化工作协调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季度例会、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应急处置等工作制度,重点加强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网吧、宾馆等重点区域的联合监管与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3.建立科学的评估反馈体系。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对全市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年度评估机制。评估内容包括工作投入、过程管理、产出效果和长远影响等多个维度,评估结果将作为改进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和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在未来的工作中,XX市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持续深化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全力以赴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整理)XX市2025年度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21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