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整理)XX市财政局关于2025年度防范非法金融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
XX市财政局通过多渠道宣传防范非法金融知识,增强了公众风险意识,维护了金融稳定!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整理)XX市财政局关于2025年度防范非法金融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XX市财政局关于2025年度防范非法金融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决策部署,2025年,XX市始终紧扣“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宣传主题,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教育作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与社会和谐的根本性、长期性任务,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通过系统谋划、周密部署与持续创新,全市防范非法金融宣传工作在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构筑金融安全防线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本年度工作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科学谋划下一年度工作思路与举措。一、2025年度工作基本情况与成效202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与各县区,坚持“预防为主、打早打小”的原则,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教育体系,有效遏制了非法金融活动的滋生蔓延。(一)总体工作部署与资源投入工作开展之初,市处非办即制定并印发了年度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市级统筹、县区主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为确保工作有效推进,建立了由市财政局牵头,公安、市场监管、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等三十余家单位组成的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在资源保障方面,市级财政专门划拨了49.5万元的防范非法金融宣传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宣传物料制作、新媒体内容创制与投放、重点活动组织以及对基层工作的支持。同时,在市财政局内部组建了由3名专职人员构成的工作专班,并明确各成员单位均指定一名联络员,形成了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组织保障体系。(二)宣传工作开展情况与核心数据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市累计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防范非法金融宣传活动511场;累计印制并发放宣传折页、海报、手册等实体宣传资料13.89万份;通过三大电信运营商向市民发送风险提示公益短信194万条;利用微信朋友圈广告等社交媒体渠道,实现公益广告精准投放触达150万次。一系列高密度、强渗透的宣传举措,有效提升了公众的金融安全意识。根据年末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市民对“非法集资”、“养老诈骗”等常见非法金融活动的特征识别率达到了85%对全市防范非法金融宣传工作的综合满意度评分为92.4分。得益于扎实的预防性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新立非法金融案件,存量风险稳步化解,区域金融环境总体平稳有序。(三)主要工作举措与亮点围绕宣传效果最大化的目标,本年度重点实施了三项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宣传载体创新化,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深刻把握信息传播规律,将短视频、H5等新媒体形态作为全年常态化宣传的核心载体。市处非办联合市公安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摄制了《警惕XX陷阱》系列警示教育短片,内容涵盖“内部集资”“虚拟货币”等新型骗局,在全市公交移动电视、楼宇电梯屏、主流视频网站及本地新媒体大号上实现常态化滚动播出,形成了持久的视觉冲击和心理警示。部分县区,如XX县、XX县等,主动洞察本地风险苗头,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全年分阶段、分主题推出“方言说防非”系列短剧、“快板防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作品。同时,在所有线上宣传平台长期公示举报电话和奖励办法,确保宣传内容既“接地气”又“聚人气”,实现了对不同圈层受众的精准滴灌和有效触达。二是宣传内容精准化,聚焦重点领域与人群。鉴于非法金融活动在高风险区域和特定人群中的易发性,宣传工作坚持靶向施策。由市处非办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及金融机构的宣传力量,常态化下沉至城乡接合部、乡镇集市、老旧小区及老年人集中居住社区等重点区域。针对老年群体信息闭塞、风险识别能力弱的特点,精心策划并持续开展“集市防非大讲堂”“守护夕阳红·敲门送安康”“村民议事板凳会”等一系列面对面宣传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保健品高额返利”“以房养老骗局”“稀有墓地投资”等真实案例,点对点揭露骗局手法,面对面讲解防范技巧,有效破解了老年群体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切实提高了该群体的“免疫力”。三是宣传体系协同化,形成市县联动工作格局。牢固树立全市防范非法金融宣传工作“一盘棋”思想,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的系统化宣传大格局。市级层面主要负责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资源整合与成效督导,确保宣传工作方向正确、步调一致。各县区则作为宣传工作落地的“主战场”,立足本地经济社会特点和风险状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各具特色的常态化宣传活动,确保防非知识能够传递到最基层、抵达“最后一公里”。为提升整体效能,市处非办建立了市县(区)宣传素材共享机制,定期将市级制作的优质视频、图文素材下发基层使用;同时,每季度评选并展播县区优秀宣传案例,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成功经验;统一设计采购了一批宣传品,如环保袋、围裙、小扇子等,直接配发至重点乡镇和社区,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有效下沉与经验的快速复制,为筑牢金融安全的基层防线提供了坚实支撑。二、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深层原因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新形势下非法金融活动的新变化、新特征,以及人民群众对金融安全的新期待,我市的防范宣传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和短板。(一)宣传覆盖的广度与深度仍有不足当前宣传工作的覆盖面虽然在持续扩大,但“盲区”和“弱区”依然存在。一方面,宣传覆盖存在“空间失衡”。宣传资源和活动多集中在城区和交通便利的乡镇,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人口流动性小的村庄,信息传递存在衰减,未能实现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受众触达缺乏“精准滴灌”。现有的宣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一刀切”现象,未能针对青年学生、企业白领、高净值人群等不同群体的认知习惯、信息渠道和关注焦点进行深度定制化开发。对青年群体习惯的弹幕文化、二次元文化等新形态利用不够,导致宣传内容难以真正入脑入心。(二)宣传方式的创新性与吸引力有待提升尽管已在新媒体应用上做出尝试,但整体宣传方式仍有优化空间。首先,传统模式的路径依赖依然较强。在部分基层单位,宣传工作仍停留在“拉横幅、摆展板、发传单”的传统三件套模式,形式较为单一,互动性不强,尤其难以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和参与。其次,内容的互动性和参与感不足。当前的宣传多为单向的信息灌输,缺少能够激发群众主动参与、思考和传播的互动环节,如线上知识竞赛、防非剧本杀、互动H5游戏等。这种被动接受的模式,使得宣传效果打了折扣,难以形成深刻持久的记忆。(三)长效机制建设与资源保障尚需加强长效化、制度化的工作体系尚未完全成型。其一,宣传工作的节奏存在“冷热不均”现象。宣传力量和资源往往在6月份的“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期间高度集中,形成宣传高潮,但在其他时段则可能出现力度减弱、频次下降的情况,未能形成全年持续、均衡发力的常态化高压态势。其二,资源保障面临“发展瓶颈”。随着非法金融手段不断翻新,对宣传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经费预算虽能保障基本运转,但对于支持开发高质量系列视频、开展大规模线上精准投放等高成本项目则显得捉襟见肘。同时,基层单位普遍缺乏既懂金融业务又精通新媒体策划、运营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影响了宣传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其三,部门协同的潜能有待进一步挖掘。尽管建立了联动机制,但在实际运行中,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等环节的衔接还不够顺畅,存在一定的壁垒,协同作战的整体效能尚未完全发挥。(四)宣传效果评估体系有待完善科学、全面的效果评估是推动工作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市的评估体系仍有待健全。评估指标偏重于“过程量化”,即过多关注举办活动的场次、发放资料的数量、媒体报道的篇数等过程性指标,而对于宣传活动带来的受众认知改变、行为转化、风险抵御能力提升等“效果质变”的评估相对缺乏,难以精准衡量宣传工作的实际成效。此外,尚未建立起系统性的受众反馈闭环机制,对于宣传内容是否有效、渠道是否合适、形式是否受欢迎等问题,缺少定期的、科学的调研与分析,导致宣传策略的调整和优化主要依赖于经验判断,而非数据驱动。三、2026年度工作思路与重点举措针对上述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2026年全市防范非法金融宣传工作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推动工作模式向常态化、精准化、智慧化转型,切实提升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一)总体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延续“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的主题,以巩固和扩大宣传成果为目标,着力推动“三个转变”:一是从“广覆盖”向“精触达”转变,提升宣传的针对性;二是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提升宣传的吸引力;三是从“分散作战”向“融合聚力”转变,提升宣传的协同性。通过系统性工程建设,构建一个贯穿全年、覆盖全民、深入人心的金融安全宣传教育新格局。(二)重点工作举措为实现上述目标,计划于2026年重点实施三大“精品工程”。一是实施宣传渠道“全景化”拓展工程。在巩固银行网点、社区宣传栏、乡村大喇叭等传统线下阵地的基础上全力主攻线上新媒体矩阵。深度运营“XX金融卫士”等官方抖音、视频号,策划推出“防非情报局”系列情景短剧、“金融安全青年说”短视频征集大赛等活动,力争全年新媒体平台粉丝量增长50%,作品总播放量突破1000万次。同时,积极探索“云端+融媒体”宣传新路径,计划每季度联合主流媒体或金融机构举办一场网络直播,邀请金融专家、公安干警、律师等专业人士在线答疑解惑,将宣传阵地从线下延伸至云端。二是实施宣传内容“精品化”打造工程。建立全市统一的“防范非法金融宣传内容资源库”,汇集优质的视频、动漫、图文、课件等素材,供各单位免费下载和使用,避免重复建设,提升内容质量。在此基础上,推动内容生产的分众化与深度化。针对老年群体,开发“老年防骗宝典”系列适老化产品,采用大字版、方言配音、广播剧等形式;针对青年学生,联合高校创作系列防非主题动漫、开发互动答题小程序,将金融安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同时,改变过去“泛泛而谈”式的风险提示,选择年度高发的1-2类新型非法金融活动,联合专业机构制作深度剖析长视频,从模式、法律、技术等角度进行“解剖麻雀”式的解读,提升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三是实施工作机制“常态化”建设工程。首先,固化常态化宣传节点,打破宣传工作“一月热”的局面。在继续办好6月“宣传月”和“6·15”集中宣传日活动的基础上拟设立季度性宣传主题周,例如第一季度“警惕非法集资变种”,第三季度“防范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等,通过持续不断的主题活动,确保宣传热度不减、力度不松。其次,深化部门间的联动协同。将联席会议制度从年度调整为季度,强化信息互通和态势研判。探索建立“宣传-监测-预警-处置”一体化工作流程,将宣传中收集到的群众举报线索,通过绿色通道快速流转至公安、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提升打击处置效率。最后,构建科学的效果评估闭环。引入更加科学的评估方法,除满意度调查外,还将通过分层抽样问卷、焦点小组访谈等方式,定期评估不同群体风险识别能力的变化。在线上,利用平台数据分析工具,对不同宣传产品的点击率、完播率、分享率进行A/B测试,找出最优宣传策略。评估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分配和工作部署的重要依据,形成“实践-评估-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整理)XX市财政局关于2025年度防范非法金融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21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