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整理)XX自治区2025年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情况报告
XX自治区加强火源管控,提升应急响应,广泛宣传教育,确保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稳定。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整理)XX自治区2025年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情况报告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XX自治区2025年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情况报告2025年秋冬季以来,XX自治区坚决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根本方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忧患意识,全面部署、扎实推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地见效。截至2025年11月6日,全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未发生重大火灾,有效守护了XX边疆的生态安全屏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当前工作基本情况进入秋冬季防火期,全区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聚焦关键环节,通过构建联动责任体系、实施联合火源管控、强化统筹应急准备,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确保了防火工作的高效运转和稳定局面。(一)压实联动责任拧紧安全阀门责任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充分发挥了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的核心作用,将责任压力层层传导至基层末梢。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部署。及时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通知》,从宏观层面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有序开展可燃物清理、防火宣传教育、计划烧除作业以及重点区域力量靠前驻防等关键工作。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与精准督导。针对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在明查暗访中发现的风险隐患,采取“点对点”督办模式,向相关地区下达整改通知,确保问题得到快速响应和彻底解决。目前,已发现的26项问题隐患中,25项已完成整改,有效推动了全区在值班值守、火源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的规范化与实效化。三是深化监督检查与作风建设。联合开展安全生产领域风腐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并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重要督查内容。组织工作组深入XX盟、XX市等防火高风险地区,对重点进山路口、防火检查站的人员值守、林牧区可燃物清理进度、防灭火物资储备状况等进行实地检查。全区各级累计开展一线检查指导127次,确保了各项工作部署到位、过程盯抓到位、最终成效到位。(二)实施多方联控筑牢火险防线有效管控火源是预防火灾发生的治本之策。针对“野外火源管控不力、人民防线构筑不牢”这两个长期存在的普遍性难题,全区采取了多部门、多手段协同的综合防控策略。一是构建全时域监测预警体系。各地统筹强化值班值守、预警监测、宣传警示、会商研判和隐患排查等源头治理工作,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六位一体”立体化监测手段,全天候监控火情动态。建立了直达基层一线防火责任人的临灾“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人。本季度,已累计核查并及时反馈处置卫星监测热点17个,均未形成火情。二是营造全社会防火浓厚氛围。宣传教育是筑牢思想防线的第一道工序。自治区森防指办公室积极协调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向全区手机用户精准推送防灭火公益短信累计超过6500余万条,实现了防火提示的广泛覆盖。同时,联合森林消防总队、自治区科协等单位,创新宣传形式,共同举办了“守护大美XX火灾防范从我做起”大型科普公益网络直播活动,吸引了超过1.4万人次在线观看,有效提升了公众的防火意识和法治观念。三是主动削减林下火灾隐患。抢抓秋季枯霜期这一关键窗口,科学规划并有序推进防火隔离带开设和林下可燃物清理工作。通过计划烧除、开设隔离带、清理林下易燃物等方式,大幅降低了林区火灾荷载。本季度,全区累计开展计划烧除4021.56公里,开设边境防火隔离带2139公里,清理林下可燃物2449.28公里,为今冬明春的防火工作减轻了巨大压力,赢得了战略主动。(三)强化统筹联备打好应急主动仗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灭火形势,全区坚持底线思维,从预案、物资、队伍、协作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准备。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指导各地对现有的大火巨灾专项预案和区域协同处置方案进行再修订、再完善,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优化物资装备布局。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足量储备各类防灭火装备与物资。为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在XX市、XX盟等重点区域实施了物资前置策略,集中储备了包括风力灭火机、高压水泵、防护装具在内的4001件(套)核心防灭火物资装备,构建了“火情即响应、物资即到位”的快速保障网络。三是保持专业力量高度戒备。全区3.7万名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员以及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总队所属力量全员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做到随时能战、战之必胜。统筹应急管理系统和林草系统的35架各类航空器,实施常态化空中巡护,一旦发现火情可立即投入扑救。四是深化区域与国际联防。认真贯彻落实XX林区森林草原火灾系统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加大与周边省区的协同治理力度。同时,不断深化与XX邻国在边境地区的火情信息通报和联防联控机制,严防境外火传入,构筑了坚实的外部安全屏障。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当前防火形势总体平稳,但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仍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既有历史欠账,也有新形势下的新矛盾,若不加以解决,将成为未来工作的重大风险隐患。(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保障能力存在短板防灭火基础设施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关键支撑,但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首先,防火通道与水源网络不健全。部分重点林区防火道路等级低、路网密度不足,尤其是在偏远山区,道路狭窄弯曲,大型消防车辆通行困难,严重制约了兵力投送和快速机动能力。同时,林区防火水源建设严重滞后,天然水源分布不均,人工蓄水设施覆盖率低,在枯水期和高火险期,“以水灭火”战术难以有效实施。其次,预警监测和通信保障手段相对落后。虽然已初步建立监测体系,但在广袤的林区,瞭望塔、视频监控等设施的覆盖密度仍然偏低,存在监测盲区。林区深处移动通信信号弱或无信号的现象普遍存在,应急通信保障主要依赖短波电台,调度指挥效率和信息传递准确性受到影响。最后,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长远发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具有显著的公益属性,但长期以来资金投入与建设需求不匹配,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落地难、现有设备老化更新慢、维护保养经费紧张等问题。(二)野外火源管控复杂传统防治手段面临挑战人为火源是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最主要因素,而野外火源管控又是防灭火工作中最复杂、最艰巨的环节。其一,传统用火习俗与现代防火要求矛盾突出。在广大林缘区和农牧交错带,群众烧荒燎堰、烧秸秆、上坟烧纸、燃放烟花等习惯根深蒂固,尽管三令五申,但屡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存在,成为火源失管失控的主要风险点。其二,末端管控责任落实存在“温差”。部分基层防火卡点检查登记制度执行不严,存在“走过场”现象;护林员、草管员等基层网格化管理人员普遍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巡山护林频次和质量难以保证,未能充分发挥其“前哨”作用。其三,特殊时段火源管理压力陡增。节假日期间,进入林区的旅游、探险、宿营人员大幅增加,野外吸烟、篝火等违规用火行为防不胜防,给火源管控带来巨大挑战。(三)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面对可能发生的大火、巨灾,应急处置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成败。当前,全区防灭火队伍的实战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专业扑火队伍结构性问题显现。部分地方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新队员缺乏实战经验和专业扑火技能。同时,一些队伍存在人员老龄化趋势,体能和反应速度下降,影响了整体战斗力。二是应急指挥与协同作战机制不够顺畅。机构改革后,虽然建立了统一的指挥体系,但在实际运行中,部门间职责边界仍需进一步厘清,信息共享、力量调度、前后方协同的机制还需在实战中不断磨合与完善,存在指挥协调不够顺畅的风险。三是早期火情处置能力相对薄弱。受限于地形、交通和通信等因素,火情发现和初期响应的时间窗口极为宝贵,但目前基层力量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有效处置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容易错失“打早灭小”的最佳时机。(四)极端气候因素增多火险防控形势更趋严峻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高温、干旱、大风等极端天气常态化,导致林内可燃物含水率急剧下降,极易燃烧,且火行为更加复杂多变,火势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和危险性成倍增加。另一方面,受气候影响,部分地区林下植被异常茂盛,枯枝落叶等可燃物载量持续积累,形成了巨大的火灾隐患“燃料库”,一旦失火,极易酿成难以控制的大火。传统的基于历史经验的火险预报模型,对当前气候变化规律的适应性不足,预报的精准度有待提升。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与安排为巩固当前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有效应对存在的风险挑战,着眼于构建“防得住、救得快、打得赢”的防灭火工作新格局,下一步将围绕补短板、强能力、优机制、固根基等方面,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持续深化责任落实全面构建齐抓共管格局严格遵循《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的要求,将“坚持党的领导、属地负责”原则贯穿始终。一是进一步健全责任链条。强化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负责制,将防灭火工作成效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履职评价体系,确保压力传导不衰减、责任落实无死角。二是强化部门协同责任。明确应急、林草、公安、气象等部门在防灭火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协作流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行动统一的强大合力。三是严格督查问责。建立常态化的督导检查机制,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隐患突出的地区和单位进行严肃通报和约谈,对因失职渎职引发火灾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二)加快推进基础建设系统补齐防灭火能力短板紧紧围绕“建强基础、补齐短板”的核心要求启动并实施一批强基固本的重点工程。一是实施防火设施网络提升工程。科学规划并加大投入,加快推进防火道路、隔离带、蓄水池(坝)、停机坪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未来3至5年内,显著提升重点火险区的路网密度和水源保障能力。二是推进预警监测智慧化升级。积极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护、红外监测、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提升火险预测和火情早期发现的精准度与时效性,贯彻“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方针。三是加强应急物资现代化储备。根据不同区域的火险等级和队伍特点,优化调整防灭火物资储备的品类、数量和布局,加大对以水灭火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应急通信装备等高技术装备的采购和配备力度,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三)聚焦实战能力提升精心锻造专业应急铁军以实战为导向,全面加强各级各类防灭火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开展体系化专业训练。制定年度训练计划,定期组织专业、半专业队伍开展体能、技能和战术协同训练,特别是要加强模拟真实火场环境下的带装训练和紧急避险演练,确保队伍在极端条件下能够安全、高效地遂行任务。二是组织跨区域联合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大火、巨灾,定期组织与相邻地区、航空救援力量、森林消防队伍的联合实战演练,磨合指挥体系,检验预案的可行性,提升多兵种协同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三是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符合防灭火工作特点的职业保障和激励机制,稳定基层护林员和专业扑火员队伍。同时,加强指挥员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培养一批懂防火、会灭火的专业人才。(四)坚持依法从严治火筑牢群防群治思想防线始终将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作为预防火灾的根本手段。一是创新宣传教育模式。在继续利用传统媒体和公益短信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更多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动漫、H5等宣传产品,开展防火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二是保持严管严控高压态势。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和管理制度,在重点时段和高火险天气,坚决执行禁火令。加大林区巡护和执法检查力度,对一切野外违规用火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强大震慑。三是推动防火工作写入村规民约。指导和鼓励林区村镇将森林草原防火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真正构筑起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人民防火墙”。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整理)XX自治区2025年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情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21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