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整理)关于机关信息写作的经验与技巧
机关信息写作需准确把握政策精神 结构清晰 语言精炼 注重事实依据和数据支持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写作水平?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整理)关于机关信息写作的经验与技巧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关于机关信息写作的经验与技巧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机关信息写作这一重要课题。在座各位都是各单位、各条线的骨干力量,是推动工作落实、反映基层情况的关键一环。信息工作,看似平凡,实则至关重要;信息写作,看似简单,实则内藏乾坤。它如同决策系统的“神经末梢”和“信息传感器”,我们撰写的每一篇信息,都可能成为领导同志洞察局势、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提升信息写作能力,不仅是个人文字功底的锤炼,更是履行职责、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思考,与大家交流几点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一、登高望远:深刻认识信息工作的“大价值”与“重定位”在动笔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何而写?对信息工作价值的认识高度,决定了我们写作的投入程度和质量上限。(一)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任何正确的决策都必须建立在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基础之上。我们身处工作一线,最了解政策落实的“水温”,最清楚基层实践的“脉动”,最能感知群众思想的“冷暖”。通过信息渠道,将那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典型性的情况,原汁原味又凝练精准地报送上去,就能帮助领导拓宽视野、把握实情,使决策更接“地气”,更富“底气”。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或许就能推动一个问题的解决,完善一项政策的不足,甚至促进一个领域的发展。(二)信息是推动落实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信息不仅是“上情下达”的桥梁,更是“下情上传”、横向交流的通道。通过信息,可以迅速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实现“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应;可以及时反映工作中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引起关注,汇聚合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它像一面镜子,照出工作的得失;它也是一把尺子,量出落实的差距。高质量的信息流通,能够有效激发工作活力,提升整体执行效能。(三)信息是展示成效的“显示屏”和“扬声器”。一个单位的工作亮点、创新举措、显著成绩,需要通过适当的信息载体向上级、向外界进行展示。这不仅是争取支持、提升形象的需要,更是在更大范围内接受检验、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一篇有分量、有见地的信息,就是一个单位工作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的直观体现。因此,我们必须跳出“为写信息而写信息”的狭隘视角,站在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的高度来定位和谋划信息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谋篇布局:精准把握信息写作的“生命线”与“基本盘”信息写作有其独特的规律和要求。把握不住这些核心要素,下笔千言也可能离题万里。我认为,优质信息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质,这是信息写作的“生命线”和“基本盘”。(一)真实性是信息的“灵魂”。“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真实是信息的生命,一旦失实,价值归零。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核准每一个数据,核实每一个事例,反映真实情况,表达真实看法。绝不能主观臆断、道听途说,更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添枝加叶、夸大其词。要经得起问、经得起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二)准确性是信息的“筋骨”。准确包括内容准确和表述准确。内容上,要确保政策引用无误、情况反映客观、分析判断合理。表述上,要字斟句酌,力求精准。诸如“大概”“可能”“差不多”之类的模糊词汇要尽量避免使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要素必须清晰明确。要像工匠打磨零件一样,精心打磨信息的每一个细节。(三)时效性是信息的“翅膀”。“文当其时,一字千金;文过其时,废纸一张。”信息价值与报送速度密切相关。特别是动态类、问题类、紧急类信息,必须争分夺秒,抢抓“第一时间”。要树立强烈的时效意识,对于重要情况,要快速反应、快速整理、快速报送,确保“新鲜出炉”,让信息乘着时效的翅膀,最快速度抵达决策层。(四)针对性是信息的“靶心”。写信息不能“漫无目的”,要有的放矢。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任务、领导关注点和群众期盼点来选题取材。要善于“抬头看路”,深刻领会上级精神和决策需求,知道当前最需要了解什么情况、关注什么问题。这样的信息才能“投其所好”,命中“靶心”,产生实际效用。(五)简洁性是信息的“颜值”。“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信息贵在精炼,切忌冗长。领导日理万机,时间宝贵,冗长的信息会淹没重点,消耗耐心。要力求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做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要多用短句,多写短篇,努力让信息“瘦身”,为阅读“减负”。三、精雕细琢:熟练掌握信息写作的“方法论”与“技巧论”明确了方向和原则,接下来就是如何操作的问题。信息写作是一个从“采集”到“加工”再到“出品”的系统过程,每个环节都有方法和技巧可循。(一)选题立意:练就“火眼金睛”,善于发现“信息富矿”。1.吃透上情,把握“关注点”。经常学习上级文件、会议精神、领导讲话,了解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政策导向和决策需求,从中找到信息选题的大方向。2.摸清下情,挖掘“闪光点”。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关注本单位、本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探索、新经验。善于从平凡工作中发现不平凡的价值,从细微之处洞察趋势性的变化。3.结合实情,找准“结合点”。将上级精神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紧密结合,思考哪些方面落实有创新、有成效?哪些方面遇到障碍、需要支持?这样的信息往往最具针对性。(二)材料收集:坚持“厚积薄发”,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1.广辟来源。会议、文件、调研、报告、群众反映、网络舆情等,都是信息来源渠道。要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积累。2.核实甄别。对收集到的原始材料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确保其真实可靠。关键信息要多方核实,不偏听偏信。3.归纳整理。将零散、杂乱的材料进行归类、梳理,找出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逻辑链条,为动笔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三)结构布局:注重“骨架搭建”,力求“眉清目秀”。信息虽然短小,但结构同样重要。常见的信息结构有:1.“金字塔”结构:最重要、最核心的结论或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展开说明。适合动态类、问题类信息。2.“总分总”结构:先总述基本情况或观点,然后分条列项进行阐述,最后再总结提升。适合经验类、综合类信息。3.“因果递进”结构:先摆现象或问题,再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建议或对策。适合分析类、建议类信息。无论采用何种结构,都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避免一团乱麻。(四)标题制作:追求“画龙点睛”,做到“一见倾心”。标题是信息的“眼睛”,是吸引阅读的第一要素。1.要准确。准确概括信息核心内容,文题相符。2.要醒目。突出亮点,抓住眼球。可以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小网格”托起基层治理“大格局”》、《“放管服”改革按下“快进键”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3.要简洁。字数不宜过多,力求凝练有力。(五)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生动”,做到“文质兼美”。1.用词精准。熟练掌握和运用公务用语,避免歧义。慎用模糊词、限制词。2.语句流畅。多使用短句,少用长句、嵌套句,确保阅读顺畅。3.表达客观。多用陈述句,少用或不用感叹句、疑问句。观点建立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表达。4.适当增色。在保证准确、庄重的前提下,可适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或引用生动鲜活的群众语言、典型案例,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六)修改打磨:秉持“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信息是改出来的。初稿完成后,要反复推敲:看主题是否突出?有没有偏离中心?看内容是否充实?有没有空话套话?看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严密?看数据是否准确?事例是否典型?看语言是否精炼?有无错别字、病句?通过反复打磨,努力将信息打造成精品。四、知行合一:努力成为信息写作的“行家里手”写作能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提高。(一)勤于学习,积厚成势。要持续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经济、法律、科技等各方面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肚子里有“货”,笔下才能有“神”。(二)勇于实践,笔耕不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多写多练,不怕失败。可以从写小信息、短信息开始,逐步提高。把每一次写作都当作一次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三)善于思考,研机析理。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习惯。不满足于当“传声筒”“二传手”,要努力对掌握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本质,发现规律,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四)甘于寂寞,耐得打磨。信息写作是幕后工作,常常需要静下心来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反复修改。要摒弃浮躁心态,发扬“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沉潜下来,精雕细琢。同志们,信息工作是舞台,也是擂台;是责任,也是机遇。它考验我们的眼力、笔力,更检验我们的脑力、心力。希望大家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真正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锤炼信息写作本领,努力写出更多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情况精度、情感温度的高质量信息,为推动我(市/区/单位)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的交流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整理)关于机关信息写作的经验与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21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