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发言材料 > 在农村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工作暨全面审计整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加强警示教育,全面审计整改,提升合规意识,确保稳健运营。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在农村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工作暨全面审计整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1/7在农村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工作暨全面审计整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农村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工作暨全面审计整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行警示教育工作暨全面审计整改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金融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深刻剖析当前我们在合规经营和内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警示教育和审计整改重点任务。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思想上的大扫除,也是一次行动上的总动员,更是我们向过去告别、向未来宣誓的誓师大会。全行上下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正视问题、刀刃向内,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行向纵深发展,为〔*〕农商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最坚固的基石。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客观总结成绩,清醒认识不足,切实增强做好合规风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环境,全行干部职工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刚才,〔*〕行长已经通报了三季度的经营情况。截至9月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亿元,规模体量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持续提升,数字化转型探索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每一位〔*〕农信人的辛勤汗水,充分证明了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审视自身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看到,规模的大并不完全等同于发展的强,速度的快也并不代表质量的优。近期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通报的一系列案例和问题,为我们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这些问题,有的表现为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有规不依;有的表现为风险意识淡薄,重业务拓展、轻风险管控;有的表现为员工行为失范,违规操作甚至触碰法律红线。这些问题的存在,绝非偶然,它们如同埋藏在我们机体里的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时拆除,必将对全行的声誉、资产和长远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因此,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务必从思想深处深刻认识到,合规是银行业生存的生命线,风控是银行业发展的压舱石。任何忽视合规、漠视风险的行为,都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任,对员工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我的不负责任。我们必须把警示教育和审计整改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立即行动起来。二、深刻把握警示教育的内涵,以案为鉴,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切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根子都在3/7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开展警示教育,就是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全行员工在思想上受到一次彻底的洗礼和淬炼。一是要做到以案为镜,正心明道。今天会上我们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通报了系统内外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的当事人,有的曾经是我们的同事,有的曾经是业务骨干,他们一步步滑向深渊的轨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他们并非一开始就腐化堕落,往往是从一顿饭、一条烟、一个小意思开始,在温水煮青蛙式的围猎中逐渐丧失了警惕,在推杯换盏的所谓人情世故中模糊了界限,最终积小错成大错,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全行员工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照案例,深刻反思。反思自己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反思自己的纪律规矩意识是否牢固,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规范。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自由账,始终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二是要做到严于律己,净化三圈。党员干部的作风不是小事,它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银行的声誉。我们每一位员工,尤其是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管理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绝不是法外之地。一些不法分子之所以能攻破我们的防线,往往就是从这些圈子入手的。全行员工必须严格自律,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远离别有用心之人;自觉净化生活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自觉净化朋友圈,多交益友、诤友。要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不越制度红线,不碰法律高压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共同巩固和维护好〔*〕农商银行风清气正、合规稳健的经营生态。三是要做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级管理人员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头雁,我们的言行具有极强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要求员工做到的,我们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员工不做的,我们自己必须坚决不做。要深学细照党纪行规,带头学习、带头遵守、带头执行。要将六个一律、四个严禁、两个凡是的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它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行为准则。要切实加强对分管领域和本单位员工行为的日常监督和精细管理,敢于较真碰硬,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真正扛起一岗双责的政治责任,为全行员工作出表率。三、聚焦审计整改的核心任务,以审促改,提升合规经营的综合治理能力审计是经济体检,整改是政治治疗。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我们不能讳疾忌医,更不能遮遮掩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严格的标准,不折不扣地抓好整改落实。一是要坚决落实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的要求。对审计揭示的问题,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全盘接收、照单全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要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不仅要解决表面的业务操作问题,更要深挖背后的制度缺陷、管理漏洞和思想根源。要制定详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5/7目标、整改时限和具体责任人,建立台账,销号管理,确保每一个问题都有着落。总行党委将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的重要内容,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虚假整改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做到真负责。二是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合规与发展、严管与厚爱的关系。我们强调合规,绝不是要捆住手脚,更不是要搞惜贷拒贷,为了不出事干脆不干事。恰恰相反,我们抓合规、抓风控,最终目的是为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在严守合规底线的前提下,主动作为、稳健展业。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制度框架内,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要扎实推进数智练兵竞赛活动,提升全员数字化素养和技能,弥补有效客户数减少的短板。要加快推动〔*〕贷专项营销、社保卡换发、收单商户拓展等重点工作,通过扎实的数据治理和信贷基础管理,为业务发展筑牢根基。同时,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加强员工异常行为排查,严格执行违规积分管理制度,坚决打击各类不法金融中介活动,这看似是对员工的约束,实则是最大的爱护,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员工不犯错误、不掉队。三是要举一反三,着力构建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想违规的长效机制。审计整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要通过严厉的问责和惩戒,让员工因敬畏而不敢违规;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强化科技赋能,堵塞管理漏洞,让员工因制度约束而不能违规;通过持续的思想教育、企业文化建设,培育浓厚的合规文化,让员工因内心认同而不想违规。要将合规要求深度嵌入到战略规划、产品设计、业务流程、绩效考核等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让合规成为全员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成为〔*〕农商银行最鲜明的文化底色和核心竞争力。四、压实各方责任,强化担当作为,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宏伟的目标需要靠奋斗来实现,历史的责任需要靠担当来托付。做好警示教育和审计整改工作,必须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形成全行一盘棋、合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一是要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总行党委要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合规经营和风险防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党委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合规建设。二是要强化经营班子的管理责任。经营层要坚决执行党委的决策部署,将合规要求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要平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既要当好发展的急先锋,也要当好风险的守门员。要加强对各项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三是要强化员工的岗位责任。每一位员工都是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关口。要树立我的合规我负责,同事合规我有责,客户合规我尽责的大局意识。要持续加强业务知识和规章制度的7/7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做到知规、懂规、守规。要有序推进人事考察和激励机制建设,引导全体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四是要强化纪检和审计部门的监督责任。纪检监察室和稽核审计部是我们的纪律部队和免疫系统,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要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对于违规违纪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切实为全行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同志们,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四季度是定全年、保全局的收官阶段,也是谋明年、抢开局的关键时期。做好当前的警示教育和审计整改工作,意义非凡,责任重大。全行上下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行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紧盯年度目标任务,聚焦存款结构优化、普惠金融提质、不良资产管控等关键环节,聚力攻坚,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为2026年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共同书写〔*〕农商银行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在农村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工作暨全面审计整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22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