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 (参考)关于整治公文抄袭问题的研讨发言材料整治公文抄袭乱象,筑牢务实工作根基
加强公文管理,规范写作流程,提升原创意识,严惩抄袭行为,确保政务工作真实高效!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参考)关于整治公文抄袭问题的研讨发言材料整治公文抄袭乱象,筑牢务实工作根基”,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1/7关于整治公文抄袭问题的研讨发言材料整治公文抄袭乱象,筑牢务实工作根基关于整治公文抄袭问题的研讨发言材料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公文是政令畅通的桥梁、工作落实的抓手,更是我们单位形象与公信力的直接体现。然而,近年来从一些地方政府公开文件中出现的跨省照搬张冠李戴低级错误,到部分单位内部文稿因复制粘贴暴露出的逻辑漏洞,公文抄袭问题屡见不鲜,不仅消解了公文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更折射出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中的沉疴积弊。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研讨会,就是要正视问题、深挖根源、凝聚共识。下面,我结合单位实际,就整治公文抄袭乱象,筑牢务实工作根基这个主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认清本质日常工作中,少数同志对公文抄袭存在认知偏差,或将其等同于文字借鉴,或视之为应急之举,认为内容大差不差就行急着交差抄来用能省时间。这种错误观念必须彻底扭转。公文抄袭绝非简单的文风问题,而是触及工作本质、影响事业发展的原则问题。(一)虚化政策执行,是动摇工作根基的空转之轮。公文的核心价值在于务实管用。一份合格的公文,要么是结合实际承接上级政策,要么是反映真实情况支撑科学决策,要么是明确具体要求推动工作落实。一旦掺杂抄袭,文稿便瞬间丧失了实的灵魂。照搬其他地区的政策表述,必然忽略本地本部门的发展阶段与特殊情况;复制其他单位的工作方案,必然与自身的核心职能与资源禀待脱节;套用陈旧的模板框架,必然无法体现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省一份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被发现大段内容与另一省份数年前的文件雷同,其中所列举的产业类型与本地实际南辕北辙,这种抄来的公文不仅无法指导实践,更可能因信息失真、要求失当,给实际工作埋下隐患,导致政策悬空、工作空转。(二)滋生懒政怠政,是侵蚀干部队伍的作风之疾。公文写作的过程,本质上是对工作的深度思考、系统梳理与科学谋划过程。起草1篇高质量的文稿,需要深入一线调研、精准梳理数据、透彻分析问题、提出可行对策,这全面考验着一名干部的责任意识、业务能力与务实作风。选择抄袭,本质上就是思想懒行动懒能力懒的集中体现。一些同志不愿主动思考,满足于拿来主义;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去搞调研、摸实情,满足于应付交差;面对复杂文稿畏难退缩,试图通过抄袭走捷捷径。这种抄出来的文稿,看似按时完成了任务,实则暴露了其工作态度的浮躁与责任担当的缺失。据〔*〕省纪委监委2025年上半年通报,查处的12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中,有3起直接涉及公文照搬照抄问题。若对此风气不及时纠偏,势必会在单位内部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3/7循环,严重侵蚀我们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三)损害单位公信,是影响对外形象的无形之伤。公文是单位对外沟通的窗口和对内管理的名片。无论是向上级报送的请示、总结,还是对外发布的公告、报告,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外界对我们工作成效和专业能力的评价。近年来,多地出现的公文抄袭乌龙事件,如某县乡村振兴报告出现另一县的地名、某单位年度总结与前三年内容高度雷同等,经媒体曝光后,不仅引发公众对涉事单位工作严谨性的普遍质疑,更让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蒙羞。对我们单位而言,无论是面向服务对象的政策解读,还是向上级部门的工作汇报,一旦出现抄袭问题,不仅直接影响考核评价,更会让合作伙伴与服务对象对我们的工作能力、责任意识产生根本性怀疑,最终损害单位的权威性与凝聚力。二、深挖根源公文抄袭现象的产生,并非个别人的偶然失误,而是思想认识、工作机制、能力建设等多方面问题交织的产物。只有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思想认识跑偏,价值导向错位。部分同志对公文的功能定位存在根本性误解,将公文写作异化为文字游戏,认为只要格式规范、辞藻华丽就是好文稿,而忽视了其服务工作、解决问题的核心使命。在这种错误观念影响下,一些人把主要精力放在找模板、凑字数、套框架上,而非摸实情、想办法、提对策。同时,一些干部缺乏文责自负的敬畏之心,认为公文层层审核,责任不到个人,只要不被发现就万事大吉,存在侥幸心理,这为抄袭行为提供了思想土壤。(二)制度机制缺位,考核指挥棒失灵。首先,从任务部署看,文来文往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工作存在重时限、轻准备的问题。有时上级单位突然下达紧急文稿任务,留给起草人员的时间极其有限,导致其无法开展充分调研和深入思考,只能通过东拼西凑仓促成文。其次,从审核流程看,部分环节存在走过场现象。尽管我们有起草人自查、科室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签的流程,但部分审核人员仅满足于对格式、字号、错别字等皮毛问题的纠错,对内容的真实性、原创性、逻辑性缺乏较真碰硬的审查,导致抄袭文稿得以一路绿灯。最后,从考核评价看,一些部门仍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将完成文稿数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之一,却未将文稿质量和落地效果纳入核心考核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为完成任务而抄袭的行为。(三)能力本领恐慌,提笔千斤写不出。公文写作是一项需要深厚积累的综合能力。它既要求起草人员精通业务工作,又要掌握公文格式、逻辑思辨、政策解读等专业技能。从实际情况看,我们队伍中部分同志存在明显的能力短板:一是业务不熟,对所写领域的政策背景、工作进展、难点痛点掌握不深不透,写作时腹中空空,只能通过抄袭来弥补业务盲区;二是方法不当,缺乏系统性的写作训练,不知道如何谋篇布局、搭建框架、提炼观点,面对复杂文稿便无从下手,只能依赖网5/7络模板;三是积累不够,平时不注重收集鲜活案例、不注重积累翔实数据、不注重总结实践经验,导致写作时米缸见底,只能靠抄袭填充内容。(四)监督问责宽松,违规成本过低。目前,我们对公文抄袭问题的监督问责机制尚不完善。一方面,发现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人工审查和偶然的群众举报,缺乏系统化、智能化的监测预警手段,难以有效发现那些经过改头换面乔装打扮的隐蔽性抄袭。另一方面,处理追责不够严格。对于已发现的抄袭行为,多数情况下仅限于口头批评、要求重写,很少与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等硬性指标挂钩,导致抄袭的风险成本过低,难以形成有效震慑。三、构建机制整治公文抄袭,既要猛药去疴,也要固本培元。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多措并举,构建一套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一)强化思想引领,树立文以载道、实干为先的正确导向。一是加强教育引导。要将反对公文抄袭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警示教育等形式,反复强调公文抄袭的危害性,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文如其人、文风即作风的理念。二是选树先进典型。要定期评选优秀公文,并组织撰稿人分享写作心得,介绍其深入调研、潜心思考的过程,让大家看到好文稿是如何炼成的,在单位内部形成崇尚原创、鼓励精品、鄙视抄袭的鲜明导向。三是发挥头雁效应。领导干部要带头改文风,亲自抓调研、理思路、定框架,对重要文稿亲自动笔、反复打磨,以实际行动为下属作出示范。(二)完善制度建设,用好考评、审核、激励三支指挥棒。一是优化考核评价体系。要彻底扭转以文稿数量论英雄的错误导向,建立以质量和实效为核心的公文评价标准,将文稿的创新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作为评判优劣的核心依据,并将其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直接挂钩。二是压实逐级审核责任。要细化公文审核标准,明确各级审核人员不仅要审格式、审文字,更要审内容、审逻辑、审原创性。建立审核责任追溯机制,对因审核不严导致抄袭问题发生的,审核人员与起草人一并承担责任。三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于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原创文稿的个人或团队,要给予通报表扬、绩效奖励等实质性激励,激发大家钻研业务、用心写作的内生动力。(三)加强能力培训,打造提笔能写、开口能讲的骨干队伍。一是开展系统化培训。要将公文写作纳入干部年度培训计划,定期邀请政策研究室、上级机关的业务专家和笔杆子来授课,系统讲解政策分析、调查研究、逻辑构建、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二是建立传帮带机制。要发挥单位内部写作骨干的作用,通过建立师徒结对、组建写作攻关小组等方式,让经验丰富的同志为年轻干部提供具体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三是建设单位智库。要建立本单位的素材库、案例库和数据库,将日常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关键数据、7/7典型案例及时收录、分类整理,并实现内部共享,为文稿写作提供源头活水。(四)严格监督问责,亮出动辄则咎、绝不姑息的纪律戒尺。一是引入技术监测手段。要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公文审核,可考虑引入文本相似度检测系统,定期对单位内部发文和对外报送的重要文稿进行抽查比对,让抄袭行为无处遁形。2025年,〔*〕市已试点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嵌入了初稿自查模块,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明确惩戒处理标准。要研究制定《关于处理公文抄袭行为的暂行办法》,明确界定抄袭行为的类型和标准,并根据情节轻重,规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诫勉谈话直至纪律处分等,让制度长出牙齿。三是畅通内外监督渠道。要在单位内部设立举报信箱,鼓励干部职工对抄袭行为进行监督。同时,对于公开发布的文件,要主动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同志们,根治公文抄袭顽疾,非一日之功。这既是一场深刻的文风革命,更是一场严肃的作风整顿。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每一份文稿做起,以零容忍的态度向抄袭亮剑,以求真务实的行动捍卫公文的尊严,以字字千钧、句句负责的敬畏之心,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实干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工作环境。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参考)关于整治公文抄袭问题的研讨发言材料整治公文抄袭乱象,筑牢务实工作根基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22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