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整理)市人社局局长在服务企业用工座谈会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加强政企合作,优化用工服务,提升就业质量,助力企业发展,如何更好地落实这些措施?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同志们:刚才的座谈会上,我们与X、X、X、X等10家本地重点企业的朋友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围绕当前用工形势、薪酬待遇、稳岗留人以及我们精心编排的赴外招聘计划,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这次会议,既是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也是一次心贴心的服务,更是一次实打实的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我们现场收集了10多条具体需求和建议,相关科室也作了初步回应。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做的要比说得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的理念落到实处,政企携手,共同破解“用工难”这道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的人力资源动能。接下来,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我市的实际,我讲三点意见。一、凝聚共识,绘就政企同心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服务企业用工,首先要在认识上同频共振,深刻理解人力资源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刻把握当前用工形势的新变化,真正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形成政企携手的强大合力。(一)要认清人力资源的战略价值。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支撑。一个企业,没有稳定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再好的技术、再优的产品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像一座高楼,人力资源就是地基,地基不牢,楼宇再华丽也有倾覆的风险。我们人社部门要永远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企业的发展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帮助企业解决好用工问题,就是保就业、稳增长、促发展,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的直接体现。这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事不关己”的旁观心态,破除“按部就班”的惯性思维,真正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投身到服务企业用工的各项工作中去。(二)要把握用工形势的深刻变化。当前,我们面临的用工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者就业观念在变,对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发展空间有了更高期待;区域间“抢人大战”日趋激烈,过去“守株待兔”式的招聘模式难以为继。这就要求我们的服务必须因势而变、精准施策。例如,这次我们谋划的赴山西、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人力资源丰富地区的8场线下招聘,以及针对西北大学、上海大学、石河子大学、淮阴工学院等高校的10条引才线路,就是基于对当前劳动力流动和人才分布趋势的分析判断。我们必须动态掌握企业的月度、季度用工需求和结构变化,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才能使服务举措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三)要树立“服务先行”的工作理念。服务企业,重在主动,贵在提前。“服务要比需求早”,就是要变“企业上门求助”为“部门下沉服务”,变“事后补救”为“事前介入”。我们要坚持靠前服务、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顶格服务。比如,通过常态化开展“人社服务专员”入企行动,定期组织类似今天的座谈会,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等,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企业在用工、引才、培训等方面的急难愁盼,做到对企业需求反应快、政策推送快、资源匹配快。只有想在企业需求之前、赶在企业困难之前,我们的服务才能深入人心、收到实效。二、创新方法,打出服务组合拳方法对路,事半功倍。面对企业多样化的用工引才需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方法,打出精准高效、务实管用的“组合拳”,确保服务供给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一)要建强信息发布“主渠道”。信息畅通是匹配供需的基础。我们要在动态掌握企业用工结构、数量、工种等详细信息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完善、便捷的企业用工信息发布机制。不能仅仅满足于在人社局官网发公告,要拓宽发布渠道,既要用好各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手机短信等传统线上方式,也要在人口密集的社区、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立实体信息发布栏。要实现信息发布的常态化、动态化,让招聘信息像公交车时刻表一样清晰可查、易于获取。关键是要让企业的岗位需求能够快速、直观地传递到每一位潜在的求职者面前,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摩擦性失业。(二)要拓展供需对接“多路径”。单一招聘模式难以满足所有需求,必须线上线下结合,市内市外联动,政府市场协同。要积极探索创新招聘模式,加大线上招聘平台和“就业码”等数字化工具的宣传推广力度,打造功能强大的零工市场,促进求职者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要下大力气深化区域劳务协作,搭建坚实的校企合作桥梁,加大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回引力度,不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来源。要高效运作各类人力资源配置平台,推动人才快速集聚、用工快速保障。本次密集编排的赴外招聘和校园引才活动,就是要主动“走出去”,把优质岗位送到劳动力富集地区和高校学子“家门口”,实现“企业需要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承诺。(三)要打造共享用工“新平台”。在劳动力总量紧张的背景下,盘活存量、促进内部流动同样重要。要积极探索建立共享用工服务机制。可以尝试建设重点企业离职人员信息库、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打造共享用工平台,探索构建园区内人员有序流动的用工生态循环。比如,对于季节性、周期性用工需求波动大的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余缺调剂。这既能为有闲散时间的员工提供更多工作机会,也能降低用工企业的成本,实现“削峰填谷”,多方共赢。当然,这其中涉及劳动关—2—系、薪酬支付、工伤保险等具体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设计好规则,确保健康规范发展。(四)要发挥人力资源机构“专业力”。解决用工问题,既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也要用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专业之力”。要畅通政府、企业、人力资源公司三方的沟通对接渠道,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更好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同时,要注重规范引导,强化人力资源机构的规范治理,促进其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助力其在合规轨道上稳健前行,拓展市场化就业服务渠道。可以支持培育建立一定数量规模、运作规范的人力资源“蓄水池”,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专业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三、健全机制,筑牢保障压舱石服务企业用工非一日之功,需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各项要素保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格局,确保用工服务可持续、能闭环、见实效。(一)要完善联动响应机制。服务企业用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市县(区)联动、部门协同。要组建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工作专班,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企业与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座谈、调研等形式,全面、细致、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引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情况及问题,对企业提出的诉求做到快速响应、及时反馈、有效解决。要探索推行“换位跑一次”等服务创新,让人社干部以企业身份体验办事流程,从中发现堵点,优化服务。(二)要强化政策赋能机制。政策是推动工作的有力工具。要全面落实好各项惠企稳岗政策,如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切实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增强企业吸引力。要实现政策快直达,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建设像“人社数字百事通”这样“小巧灵”的项目,增强政策获取的便利性和可及性。要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同时,要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政策工具箱。(三)要优化技能提升机制。员工招得来,还要用得好、留得住,提升技能是关键一环。要充分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的培训模式。支持在企业设立培训中心,减轻企业职工培养成本,助力企业留住骨干员工。要发挥好技工院校、社会化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开展针对性、订单式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要把技能培训作为稳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抓手。(四)要构建和谐稳定机制。良好的用工环境是稳定员工队伍的根本。要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引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指导企业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用事业、感情、待遇留住员工。要快速妥善处置劳动争议纠纷,一体推进调解仲裁、劳动监察、工伤预防等工作,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引导企业在合法合规轨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护航企业和谐稳定运营。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让员工有尊严、有保障地工作,形成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同志们,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保障用工就是保障民生。让我们以这次座谈会为新的起点,政企同心,携手奋进,持续优化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健全长效机制,共同把我市的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凝聚更强人社力量!谢谢大家!—4—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整理)市人社局局长在服务企业用工座谈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22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