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心得体会
学习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重要性 指出要协同推进三者发展 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心得体会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1/6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心得体会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心得体会2025年10月30日,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深入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名党员干部,通过此次系统学习和深入思考,我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不仅为我们擘画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宏伟蓝图,更为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将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学习心得与体会。一、深化思想认识,深刻领会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战略意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其中,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深刻领会这一论述,首先要把握其内在的逻辑统一性。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教育是基础,为科技发展和人才涌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科技是核心,是第一生产力,驱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人才是关键,是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总书记强调三者一体推进,是对新时代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摒弃九龙治水的分割局面,用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实现三者协同发展、同向发力,形成1+1+13的倍增效应。深刻领会这一论述,还要认识其重大的战略必然性。这一战略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抉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国竞争日趋激烈,核心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据最新统计,到2025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亿,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但我们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难题。在此背景下,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既是应对外部挑战、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激发内生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保证。作为高校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将一体化推进的战略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聚焦主责主业,以系统观念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我们要坚持学思用贯通、3/6知信行统一,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成果,与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相结合,与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相结合,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相结合,切实将理论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夯实人才培养之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一体化推进,教育是基石。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深刻认识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应持续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筑牢信仰之基。同时,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据2025年最新分析,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的人才缺口依然巨大。我校应以此为导向,动态调整招生计划,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到2025年,我国研究生在学总规模已接近400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超过60万人,我们要在保证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确保培养出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二是强化科研创新,激活科技赋能之源。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一体化推进,科技是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我校必须将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首先,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引导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上取得更多突破。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十四五期间高校基础研究经费增长显著,我校要积极抢抓机遇,争取更多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其次,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国依托高校院所共建的各类研发机构与转化服务平台已近2万家,预计到2025年底将稳步增长。我校应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积极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创新合力。最后,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破除五唯顽疾,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拓宽协同育人之道。产教融合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关键举措。一体化推进,融合是路径。单纯的象牙塔式教育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道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区启动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政策项目,5/6通过联合培养、设立科技副总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创新要素的流动。我校应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在2024至2025学年,我校已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多家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建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和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联合培养硕博士研究生。通过这些举措,学生能够在真实环境中参与项目研发,教师能够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企业也获得了宝贵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实现了多方共赢。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深化这种合作模式,探索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推动更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担任产业教授。同时,积极参与〔*〕地区科教协同育人示范平台的建设,力争在2025年内开设若干个科技人才班,将产业一线的最新技术和真实案例融入教学,让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学习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伟大的思想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彰显其磅礴伟力。学习贯彻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关键在于落实。作为学校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是关键少数,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书记在学习会上强调,班子成员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当好理论学习的表率、宣传阐释的能手、贯彻落实的标杆。我们要带头深入分管领域和师生群体中开展宣讲、组织导学,将总书记的深邃思想和中央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全校师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生动话语,凝聚起全校上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共识。同时,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长效机制。要将学习成果系统集成为推动学校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具体思路,细化为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的工作措施。要坚持问题导向,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剖析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和短板,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切实回应广大师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宣传中心等相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充分利用校园网、新媒体矩阵等各类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报道各单位学习贯彻的动态和成果,营造崇尚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不仅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持续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实际能力、谋划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举措,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谱写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宏伟篇章,贡献我们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24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