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总书记陕西榆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汇集
总书记榆林讲话强调绿色发展与人民福祉,指引方向明确,要求坚定信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总书记陕西榆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汇集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1/45总书记陕西榆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汇集陕西榆林目录1.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杨晓红刘巧芸: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干教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12.王学斌:坚守黄土文化的根和魂43.顾阳:加快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74.郭芮: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谱写咸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8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06.沈小平:让百姓日子越过越幸福127.王早霞: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148.萧放: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169.周丹: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1910.娄飞鹏:减碳工作的正确打开方式2011.何俊男: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2312.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莉莎: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2513.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智龙霞: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2814.景艳:再接再厉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3015.杨清:发扬优良传统建设幸福美丽乡村33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干教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杨晓红刘巧芸(20xx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是延安市委直属事业单位,中组部备案的党性教育基地。建院以来,秉承传承精神、资政育人的办学理念,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干教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让学3/45员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共鸣中传承精神。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干教培训全过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是新时代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干教培训的全过程。专题教学中,注重挖掘延安时期对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些好做法,围绕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产党宣言导读、党章解读等核心课程,坚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理清历史脉络,用鲜活的事例讴歌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的百年征程,用通俗的语言解读共产主义的深刻内涵,调动学员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责任担当,启发学员品读《共产党宣言》《可爱的中国》等经典的兴趣,引发大家对理想的深度思考;现场教学中,在抗大旧址开设了弘扬抗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现场教学课,在四?八烈士陵园开设了学习革命英烈坚定理想信念等课程,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向烈士敬献花篮等活动,让学员身临其境地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先辈为理想而奋斗的壮美人生。学院还与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北京儿女联谊会共同开发延安精神薪火相传革命后代话初心大型互动访谈课,邀请革命后代讲述父辈为理想而奋斗的感人故事,让学员在真人真事真感情的互动中明确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为什么而生活,为什么而奋斗,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养成贯穿干教培训全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思想基石。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知行合一,是新时代干部党性教育的内在要求。学习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学院坚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养成贯穿干教培训的全过程。专题教学,我们注重历史映照现实,开设了延安整风和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十九大精神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课程,在讲授中坚持把理论阐述、政策解读与实践案例紧密结合,让学员深入5/45理解和掌握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自觉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现场教学,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将延安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思想的指导下,用延安精神战胜贫困的伟大实践开发出索洛湾村的变与不变、苹果加旅游带来百姓幸福生活好前景、向阳沟村的精准脱贫路等系列脱贫攻坚课程,将课堂设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除此之外,我们还设计了小苹果助力脱贫攻坚大事业、绿水青山看延安、延安夜经济发展模式等实践调研课程,特别是组织学员赴宝塔区柳林镇后孔家沟村开展乡情调研,让学员从后孔家沟村民20多年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鲜活实践中,感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如何与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相结合,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如何在新时代党员干部身上得以传承和弘扬的,让学员在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自觉。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厚植为民情怀贯穿干教培训的全过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是我们党成就伟业的力量源泉。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并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思德、白求恩、林伯渠、习仲勋等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楷模,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当村支书时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感人事例都是无比宝贵的教育资源。为此,学院以这些红色资源为依托,在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凤凰山旧址、《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等地开设了延安时期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张思德与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等课程;在梁家河知青旧居开设了心系百姓为民情现场教学课;在赵家河村开展体验教学,让学员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设了延安保育院情景教学课,还围绕延安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的历史,开发了牢记党的宗旨做好群众工作、延安时期群众的基本方法与现实启示等专题教学,让学员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真谛,厚植为民情怀,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感自觉。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把激发锐意进取的勇气贯穿干教培训全过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突出特征,也是我们党成就伟业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为此,学院依托延安优质的红色教育资源,开设了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与南泥湾精神现场教学课程和南泥湾大生产体验式教学。在梁家河知青旧居开设了敢于探索谱新篇、艰苦创业谋发展等现场教学课程和重走知青路体验式教学课程。除了从历史中学习,我们还把延安人民弘扬延安精神,向荒山秃岭开战、战天斗地、战胜贫困的伟大实践开发出小苹果结出脱贫致富幸福果、生态扶贫的吴起之路、索洛湾村道路及启示等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课程,把激发学员锐意进取的勇气贯穿干教培训全过程,让学员在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中激发锐7/45意进取的勇气和信心,涵养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推进干教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挖掘不尽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我们深入推进大学习、大培训、大提高,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坚守黄土文化的根和魂王学斌(20xx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榆林绥德县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时指出:绥德是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孕育发展了优秀民间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质朴、豪迈。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这段讲话,既凸显出以绥德为代表的黄土文化在中华文化版图里的重要地位,又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千古轩辕昂首柏,青筋傲骨立苍莽。按照通常的定义,所谓地域文化,应当是具备一定的地理空间、于漫长岁月中积淀出文化习俗,该文化基因渗透到该区域相关物质、精神等层面之中,且在该地理空间形成了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域的鲜明文化特征的文化类型。恰如近代著名学人梁启超先生所言,气候山川之特征,影响于住民之性质,性质累代之蓄积发挥,衍为遗传。此特征又影响于对外交通,及其他一切物质上生活;物质上生活还直接间接影响于习惯及思想。故同在一国,同在一时,而文化之度相去悬绝,或其度不甚相远,其质及其类不相蒙,则环境之分限使然也。毫无疑问,黄土文化即符合以上特征,属于深深扎根于厚土之中、绵延数千载且独具秉性品格的文化体系。黄土文化之根,因黄土而浑厚。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汉书》有载,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距今大致200万至300万年前,时值第四纪大冰期,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将印度洋温暖季风挡在了崇山峻岭面前,而南下的蒙古高压气流愈发强烈,造就了干燥寒冷的西北气候。经年累月的侵袭,使这一片地域植被渐趋稀少,沙漠、戈壁广布,劲风卷起地面泥土,反复不息地降落在大西北。风弱之际,尘埃落定,筑就了层层黄土覆盖的一座高原。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连内蒙古高原,遍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46个地(盟、州、市),282个县(旗、市、区),全区总面积万平方千米,这就是黄土高原。作为黄土高原的核心区域,陕北,当之无愧是一个由黄土堆积出来的地方,干旱少雨,人们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状态,贫瘠的黄土地并没有为他们带来财富和安逸,可他们就是靠着那并9/45不丰裕的收成过活。但即便如此,人们依然深爱着那片黄土,长年累月,艰苦劳作,扎根于此,成为中华文明诞生初期的一块热土。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划分的中国古代文化起源的六个区域中,豫晋陕邻境的黄土高原东端是其中的重要地区之一,他称之为中华文化的主根系。《史记》记载,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从传说到实地考古,不难发现陕北这片黄土地正是黄帝当年活动的关键区域,黄帝之黄自然与黄土密不可分。从此,黄土象征着居中的黄帝,总揽社稷,掌管四方土神。黄土因之被世人封誉了最高、最尊贵的身份。在他们心中,黄土地就是他们取之不竭的财富,甚至是他们生之所系的命根。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黄土文化之根,伴黄河而磅礴。天上之水,奔流不回。古人曾云,西北土性松浮,湍急之水,即随波而行,于是河水遂黄也。黄土高原西高东低,源头清澈的黄河,流经此地时,裹挟着大量的泥沙,随后化身为一条世界上独一无二含沙量最高的大河。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由天上而来的黄河水不容分说地冲击出一个几字形的辽阔地域,也为中华文明拓展开一条文化路线,将沿岸各地的人与物涵濡浸润成紧密的有机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假如将黄河喻作中华民族的母亲,那么黄土高原即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它酷似一位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父亲:高高在上,平日默不作声,貌似不在,但一直稳居在那里。它用水土俱下的方式影响着黄河母亲,行使着丈夫和父亲的职责,也协助在此地生存的陕北儿女们为深厚黄土铸魂。黄土文化之魂,由无数中华儿女所创造。毫无疑问,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受贫瘠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落后的政治经济条件所囿,陕北人民的生活堪称艰辛。这反倒磨砺了他们坚毅的性格和不畏苦难的精神,辛勤劳作,用汗水讨生活,方才心安理得。苦难在他们看来只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与其无谓地抱怨,不如将其当成一种习惯,淡然接受。乐观豁达又直面现实,使得一个个人间奇迹在黄土高坡出现。陶复陶穴,未有家室,窑洞是陕北人的独特
本文标题:总书记陕西榆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汇集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30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