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言:聚焦城市发展中心任务目标,全面提升政法服务保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围绕城市发展核心任务,增强政法服务保障能力,提高精准度与实效,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言:聚焦城市发展中心任务目标,全面提升政法服务保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中心组发言:聚焦城市发展中心任务目标,全面提升政法服务保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同志们: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城市工作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会议明确要求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并将其作为七大重点任务之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城市安全的高度重视和深谋远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因此,作为政法机关,我们必须将维护城市安全特别是公共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坚决扛起守护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这要求我们紧密围绕会议部署的七项任务,紧密结合我市〔...〕市实际,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在服务保障优化城市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传承历史文脉、推动智慧治理等方面,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筑牢安全稳定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一、以法治之力护航城市体系优化(一)强化法治保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法治化。会议提出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政法工作要主动融入这一进程,为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法治支撑。要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的隐形障碍。依法服务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维护好农民土地权益、房屋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保障其在城市安居乐业。依法妥善处理因区域协同、产业转移、人口流动等产生的经济纠纷和涉众型矛盾,维护公平统一的市场秩序。加强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法律服务和保障,预防化解项目建设中的法律风险。推动建立跨区域执法司法协作机制,在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调查取证、矛盾联调、应急联动等方面形成合力,提升区域一体化治理水平。积极探索符合〔...〕都市圈特点的公共安全协同治理模式,共同打击跨区域违法犯罪,织密安全网络(二)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城乡融合平安根基。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必然伴随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政法机关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硬任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特别要关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社会管理和服务薄弱的重点区域,有效预防和化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公共服务等领域产生的矛盾纠纷。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村居法律顾问作用,做实源头治理。依法打击涉黑涉恶、盗抢骗、黄赌毒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化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落实帮扶救助措施,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推动平安乡村建设与平安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城乡治安防控整体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服务人口管理,助力市民化政策有序实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政法机关要积极配合落实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完善与市民化进程相适应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推动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保障常住人口依法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三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审慎稳妥处理相关权属争议。加强劳动权益保护,依法打击恶意欠薪等侵害劳动者权益行为。关注进城人口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立足政法职能提供精准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同时,完善反恐维稳、反奸防谍等工作机制,切实筑牢安全屏障,为人口有序流动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环境。二、以法治之智赋能宜居韧性建设(一)筑牢安全底线,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会议将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作为专章部署,明确了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房屋安全、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重点方向。政法机关必须坚决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协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法治化,对相关立法、执法、司法环节提出法治保障需求。推动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常态化,依法查处建设施工、城镇燃气、自建房、老旧管线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打击工程质量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严格监督落实城市防灾减灾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推动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升依法应对处置洪涝、地质、气象等灾害事故的能力。积极参与城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消除各类风险隐患(二)创新治理格局,增强城市风险应对韧性。提升城市韧性关键在于提升风险的预警预测、快速响应和有效恢复能力。政法机关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推动城市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要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织密织牢社会面打防管控建网络。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风险预警、犯罪预防、交通治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提升智慧防控水平。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特别是对城市更新中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做到应评尽评,强化风险评估结果运用。健全城市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治保障机制。推动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深化,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坚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增强市民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治理共同体(三)保障民生福祉,守护宜居环境公平正义。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是民心所向。政法工作要着眼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会议提出的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任务,提供精准法治服务保障。依法惩治房地产领域合同诈骗、非法集资、一房多卖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群众购房安全。依法妥善处理棚户区改造、旧城更新、物业管理等领域的涉房矛盾纠纷,平衡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监督支持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依法行政,保障公共资源分配公平正义。依法打击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违法犯罪活动,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呼吸的清新空气和安居的环境。强化对困难群体、特殊人群的司法保护和法律援助,兜牢民生法治保障底线。三、以法治之势引领文明创新风尚(一)守护城市文脉,巩固法治文化精神根基。会议明确要求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政法机关要积极贡献法治力量,助力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传承。依法打击盗掘古墓葬、盗窃倒卖文物、损毁不可移动文物等犯罪行为。支持行政执法部门严格执行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和城市风貌管理制度,强化司法监督,对破坏历史文化遗存、破坏城市景观风貌等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推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法治建设,加强对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保护力度。通过以案释法等途径,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市民提升法治素养和文明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实践和社会治理(二)激发创新活力,塑造法治化营商优环境。会议将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列为重点任务之首,强调精心培育创新生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创新创业的沃土。政法工作要紧紧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假冒注册商标、侵犯著作权等行为,保障创新主体的智力成果。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优化涉企司法政策措施,审慎采取涉企强制措施,规范经济案件办理程序,最大程度减少司法活动对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推动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新监管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法治框架。发挥司法机关在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职能作用,破除垄断,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三)赋能智慧治理,提升法治运行效能精度。会议提出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要求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政法机关必须走在前列,深化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法治智慧政法。要大力推进政法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打破信息壁垒。深化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行政建设,提升执法司法效率和质量。依法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数据安全,保障智慧城市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牵引作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辅助分析研判社会稳定风险、预测预警预防犯罪、精准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同时,要坚持以法治原则引领智慧治理,确保科技应用尊重人权、保障权利、程序正当、公开透明,用法治校准智慧治理的航向,让科技助力法治更有温度、更有效率。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言:聚焦城市发展中心任务目标,全面提升政法服务保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54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