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在2025年公开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务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加强组织协调确保考试公平公正提高招聘质量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公开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务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1/7在2025年公开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务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在2025年公开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务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2025年公开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务工作联席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选拔机制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近年来考务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形势任务,部署2025年考务工作重点,确保考试安全、公平、科学、规范。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做好考务工作的重大意义考务工作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核心环节,是选拔优秀人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关键举措,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体现。2025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全力以赴做好考务工作。(一)考务工作是落实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从教育系统选拔优秀教师到医疗卫生领域引进专业骨干,从科研机构招录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单位补充新生力量,考务工作承载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储备战略力量的使命。近年来,通过公开考试进入事业单位的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达37%,专业技术岗位匹配度提升至92%,充分证明考试选拔对优化人才结构的杠杆作用。我们必须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将考务工作与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深度对接,建立考培衔接机制,对紧缺岗位考生实施入职后跟踪培养,将考场表现与岗位胜任力模型相结合,真正把考务工作打造成为人才工作的孵化器和蓄水池。(二)考务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工程。考试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关注度持续攀升。某省2024年事业单位联考中,单个岗位报录比达1:892,考生平均备考时长超过10个月。一次考务失误可能引发舆论风波,损害政府公信力;一场公平公正的考试则能赢得群众信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对待违纪违规行为,建立考前风险评估+考中动态监测+考后质量回溯全周期防控体系,运用电子围栏技术拦截跨省重复报名,部署声纹比对系统识别替考行为,对发现的12类违纪情形实行一案双查。要以万无一失的标准筑牢考试安全防线,推广双机位云监考模式,建立考生诚信画像数据库,让每一名考生在公平环境中竞争,让每一份成绩都经得起法律、舆论和历史的检验。3/7(三)考务工作是提升治理能力的现实检验。考务工作涉及组织、人社、教育、公安、卫健、保密、电力、无线电管理等多个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命题制卷到考场布置,从监考巡考到阅卷评分,每个环节都考验着我们的统筹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2025年考务工作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考试作弊手段智能化、考生诉求多元化等新挑战,必须构建平战结合治理体系:平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开发考务资源调度平台,实现15个部门信息实时共享;战时启动应急指挥中心,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考场人流热力图,调配移动发电车、5G信号屏蔽车等装备。在某市2024年考务演练中,通过跨部门协同,成功将考生入场时间缩短40%,设备故障响应时间压缩至8分钟内。我们必须以系统思维强化协同配合,以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在实战中锤炼治理能力,在服务中展现政府效能,将考务工作打造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示范窗口。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落实考务工作各项任务2025年考务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安全考试、公平考试、科学考试为目标,以全流程管理、全链条防控、全方位服务为主线,突出五个强化,实现五个确保。(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链条无断点。一是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建立领导小组统筹、部门分工负责、属地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明确教育、公安、卫健、保密等部门职责,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通过定期召开考务协调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部门间无缝对接。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各考点主考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签订责任书,实行考点包干制,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明确职责清单和问责条款,实行责任倒查制度。三是加强督导检查。成立联合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高频次、全覆盖巡查,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公开通报典型问题并依规追究党纪政纪责任。(二)强化安全保密,确保考试全程无漏洞。一是严守命题安全。实行全封闭命题管理,命题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启用电磁屏蔽室,全程录音录像,确保试题零泄露。二是严把试卷流转。落实双人双锁人防技防措施,运用GPS定位、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实现试卷运输、存放、分发、回收全流程可追溯。三是严防作弊行为。配备金属探测仪、信号屏蔽仪、身份证识别仪等设备,联合公安、无线电管理部门开展净化考点环境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高科技作弊团伙舞弊等违法行为。(三)强化规范操作,确保考务流程无偏差。一是细化考务手册。制定《考务操作指南》,明确考场布置、监考流程、应急处置等45项标准,开展全员培训+实操演练,确保考务人员政策清、流程熟、操作准。二是严格考场管理。落实一考生一档案制度,考生入场实行人脸识别+指纹验证,考场内设置双监考流动巡考,确保考试纪律严明。三是规范阅卷评分。采用双人评卷+误差复核机制,对主观题实行三评仲裁,对客观题进行机器扫描比对,确保评分结果客观5/7公正。(四)强化服务保障,确保考生体验无差评。一是优化考务服务。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短信推送多渠道发布考生服务指南,细化考点导航、住宿推荐、交通提示等信息,增设24小时在线咨询解答考生疑问。二是关爱特殊群体。为残疾考生提供盲文试卷、一对一考务引导,为孕妇设置独立休息区并配备医护人员,对突发疾病考生启动应急陪考机制。三是完善应急预案。针对极端天气提前储备应急物资,对设备故障配置双电路备用电源,对疫情突发设置隔离考场并开辟核酸快速检测通道,确保突发事件10分钟内启动响应。(五)强化科技赋能,确保考务创新无止境。一是推广智慧考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现考生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等一网通办,减少人工干预环节。二是试点AI监考系统。在部分考场部署智能监控设备,实时识别考生异常行为,辅助人工监考提升效率。三是探索云阅卷模式。对非主观题实行机器阅卷+人工抽检,提高阅卷速度和准确性。三、压实责任,严明纪律,全力打造考务工作铁军队伍考务工作的成效,关键在人,核心在责任落实。我们必须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担当,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考务队伍。(一)严明纪律规矩,筑牢防火墙。考务纪律是考试公平的生命线,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织密制度笼子。一是深化廉政教育全覆盖。将考务纪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通过专题讲座+案例警示形式,组织学习《刑法修正案(九)》中组织考试作弊罪条款,解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具体情形,开展考务纪律应知应会闭卷测试,确保100%合格上岗。推行考前承诺+考后回溯机制,要求全体考务人员签订《廉洁承诺书》并张贴公示,主动接受考生和社会监督。二是构建监督执纪立体网。在官网、准考证、考点入口处醒目位置公布举报电话、邮箱及二维码,实行接诉即办24小时响应机制,对群众举报线索1小时内核查反馈。建立纪检监察+巡考组联合监督模式,对试卷保管、考场监控等关键岗位实行双随机抽查,对发现的违纪苗头采取第一次警告、第二次通报、第三次移交的阶梯式处置。三是完善失信惩戒闭环链。对作弊考生不仅取消当次成绩,更将其违纪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限制三年内报考资格;对协助作弊的考务人员,除解除劳动合同外,同步通报其户籍地纪委监委及行业主管部门,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震慑效应。(二)锤炼作风本领,练就硬功夫。过硬本领是考务质量的保障,必须以战时标准锻造专业化队伍。一是实施场景化实战特训。针对考试常见风险点,设计考生身份核验争议考场突发疾病电子设备异常信号等12类模拟场景,开展红蓝对抗演练,由经验丰富的考务主任扮演挑刺方,新任监考老师现场处置,通过视频回放、专家点评实现演练-复盘-提升闭环。二是创新导师制传帮带体系。遴选10年以上考务经验的骨干组建导师库,为每名新入职考务人员7/7配备双导师,制定跟岗学习30天+独立上岗60天培养计划,建立周小结、月考核成长档案,对连续两次考核未达标者延长跟岗期。三是推行差异化考核激励机制。将考务工作细化为命题组织、考场管理、阅卷质控等7大模块32项指标,实行基础分+加分项量化考评,对连续三年获评优秀考务单位的主考在职称评聘中给予加分,对发现重大隐患的监考老师给予物质奖励;对因失职导致考场秩序混乱的,除扣发绩效工资外,实行一票否优,三年内不得参与评先评优,情节严重者调离考务岗位。(三)凝聚工作合力,下好一盘棋。一是加强部门协同。建立考前联席会商、考中联合值守、考后联动总结机制,定期会商研判风险,及时解决难点问题。二是强化属地责任。各区县要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做好考点周边环境整治、交通疏导、医疗保障等工作。三是动员社会参与。发挥志愿者、社区网格员作用,开展诚信考试宣传,营造遵规守纪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社会氛围。同志们,考务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使命光荣艰巨。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更细的举措,全力打好2025年考务工作攻坚战,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在2025年公开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务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2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