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党课: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
党课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党课: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党课: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目的就是为了从伟大的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因此,我今天与同志们交流的题目是——《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一、回望烽火岁月,铭记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红色荣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8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血肉筑起了我们新的长城。在我们XX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同样上演了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抗争史诗。七七事变后,亡国灭种的危机笼罩着每一寸国土。面对气焰嚣张的侵略者,我们XX的共产党人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他们第一时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毅然决然地担负起组织和领导人民抗日的历史重任。1937年底,我党在XX地区的组织就积极行动起来,深入乡村、发动群众,将爱国的火种播撒在XX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正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群众迅速觉醒。武装斗争是争取民族解放的唯一正确道路。根据党中央关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XX地区的党组织迅速将工作重心转向了组建人民抗日武装。1938年初春,在XX县的XX村,一支由十几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的抗日游击队悄然成立,他们用几支土枪、大刀和长矛,打响了XX地区人民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这支队伍虽然装备简陋,力量弱小,但他们点燃的抗日烽火,却以燎原之势迅速燃遍了XX全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这支小小的游击队开始,一支支人民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1939年,根据上级指示,各地的游击队和武装力量被统一整编为XX抗日纵队,由XX同志担任司令员。这支部队犹如一把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在XX大地上纵横驰骋,给予了日伪军沉重的打击。他们运用毛泽东同志创造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开展麻雀战、地道战、破袭战,让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有了人民的武装,还要有巩固的阵地。创建抗日根据地,是坚持长期斗争的根本保障。XX地区的党组织和抗日军民,依托XX山脉连绵起伏的复杂地形,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成功开辟了以XX地区为中心的XX抗日根据地。这个根据地成为了我们党在XX地区坚持抗战、积蓄力量、走向胜利的坚强堡垒。在根据地内,我们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实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将这里建设成了敌后战场上的一片“红色绿洲”。根据地的存在,不仅在军事上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更在政治上、经济上打破了敌人的“囚笼政策”,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中,XX大地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面对敌人铡刀也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XX同志,他在牺牲前高呼“共产党万岁”,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信仰;有率领子弟兵与数倍于己的日军血战到底、最终壮烈殉国的指挥员XX同志;更有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普通百姓,他们送子参军、运送粮草、救护伤员,用自己的血汗乃至生命,支撑着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我XX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共与日伪军作战超过8000余次,歼灭日伪军5.2万余人,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志们,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先烈的鲜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源于先辈的英勇奋斗。这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是我们XX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砥砺前行、开创未来的力量源泉。二、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伟力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孕育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伟大抗战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激励我们不断战胜艰难险阻、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抗战精神,就是我们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必须永续传承的红色基因。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第一,必须筑牢爱国主义这一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灵魂。在抗日战争中,正是因为有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爱国情操,中华民族才迸发出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到我们每一位同志,就是要将这份爱国之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在本职岗位上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二,必须高举团结奋斗这一旗帜。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团结奋斗的伟大胜利。历史雄辩地证明,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同样面临着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需要我们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14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第三,必须弘扬英勇斗争这一风骨。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从杨靖宇、赵一曼到狼牙山五壮士,无数抗日英烈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他们的英雄气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集中体现。今天,我们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前进道路上依然有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攻坚克难,在各种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第四,必须坚定必胜信念这一支撑。抗日战争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条件下进行的,但中国人民从未动摇过争取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这种“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法宝。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伟大抗战精神,不仅仅是写在史书里的壮丽篇章,更是融入我们民族血脉的红色基因。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时刻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三、勇担时代使命,奋力谱写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同志们,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我们今天纪念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承载着广大残疾人朋友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被誉为“春天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市共有残疾人约55.2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21.5万人。全市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率达到了56.2%,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稳定在98.5%以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了“应补尽补、精准发放”。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残疾人朋友在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方面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向“十五五”时期,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全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力争突破60%,精准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9%以上,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保持高水平,主要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达到95%,让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把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切实转化为履职尽责、服务残疾人的具体行动。第一,要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践行为民初心。抗战先烈为国捐躯,为的是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我们今天服务残疾人,同样是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的关心、格外的关注。我们要始终把残疾人朋友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深入基层、深入残疾人家庭,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残疾人朋友的“幸福指数”,当好他们的“第一知情人、第一代言人、第一服务人”。第二,要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攻克事业难关。残疾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政策性强、专业性高,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硬骨头”。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要拿出抗战先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魄力。在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我们要敢于创新思路,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搭建更多元、更广阔的就业平台;在落实康复服务中,我们要敢于啃下“精准”这块硬骨头,为不同类别、不同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方案;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时,我们要敢于较真碰硬,坚决同一切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行为作斗争。第三,要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坚持久久为功。残疾人事业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的社会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要像抗战时期的革命先辈那样,既要有打攻坚战的决心,也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一个一个去研究,一项一项去破解。要注重固本强基,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近年来,我们市残联系统在党建引领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我们创新实施的“XX助残融合项目”,就是一个生动的实践。该项目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残疾人家庭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定期上门走访,了解实际困难,宣传惠残政策。同时,我们还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其中,组织残疾人朋友参观XX抗日战争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项目实施两年来,已累计服务残疾人家庭超过500户,帮助80余名残疾人实现了稳定就业或灵活就业,满意度高达98%。这充分证明,只要我们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残疾人的实际效能,就一定能够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同志们,回望历史,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80年前,我们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民族的尊严与独立;80年后,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新篇章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党课: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9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