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发言材料 > 在领导干部家属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
加强家庭廉洁教育,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社会环境。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在领导干部家属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在领导干部家属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守护幸福港湾共筑清朗家风——在廉政警示活动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干部家属,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大家能够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场特殊的警示教育活动,这本身就体现了党组织对我们领导干部和家庭的深切关怀,也饱含着对每个家庭幸福安康的殷切期盼。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每个人的温暖港湾,更是干部职工安身立命、干事创业的坚实后盾。咱们今天把大家请来,不是开大会讲大道理,而是想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共同聊聊这“家”和“廉”的深厚关联,一起为咱们的幸福小家、为领导干部的清廉事业,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一、家风正则国风清:深刻认识廉洁家风的极端重要性常言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小家的风气,直接影响着大家的面貌,更是党风政风的晴雨表。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总书记反复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这正是对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和家属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一)家风是党员干部的“传家宝”,更是抵御诱惑的“压舱石”。我们常说,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可以传承,有财富、有知识、有技艺,但最宝贵、最持久的,莫过于一个清正的家风。它不是写在纸上的几句空话,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正直,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清廉。想想看,当一名干部走出家门,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时,脑海中浮现的,除了党纪国法,往往就是家里人的期盼、祖辈的教诲。一个好的家风,能让干部在关键时刻守住底线,不为蝇头小利所动,不被声色犬马所迷。反之,如果家风不正,就好比家庭这艘船的船底有了窟窿,看似小,却能一点点渗水,最终可能导致船沉人亡。这些年,我们从一些落马官员的忏悔书中看到,许多人都是从家风失守开始的。他们的家属不仅没有当好“廉内助”,反而成了“贪内助”,甚至推波助澜,最终导致干部身败名裂,家庭破碎。曾经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一时的贪念,变得支离破碎,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悔恨和对亲人的伤害。这种沉重的代价,哪个家庭能够承受?哪个亲人愿意看到?(二)家庭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更是清白人生的“守望台”。对于咱们领导干部来说,家庭不仅仅是休息的场所,更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和精神的加油站。而家属,则是这个港湾的“守望者”,是这道防线的“守护人”。你们和干部朝夕相处,最了解他们的脾气秉性、思想动态,也最容易察觉他们的细微变化。所以,你们的耳边风、枕边话,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当干部工作繁忙、压力巨大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是他们坚守的动力;当干部面对人情世故、利益纠葛时,家属的一句“守住底线、别惹麻烦”,可能就是挽救他们于悬崖边缘的警钟。家属这道防线守好了,再狡猾的“围猎者”也无从下手;这道防线失守了,外部的糖衣炮弹就可能长驱直入,将干部引向歧途。我们要清楚,家庭的幸福不是用金钱堆砌起来的,而是用清白、正直和担当维系起来的。那些来路不明的钱财、沾染着铜臭味的“好处”,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炸毁整个家庭的安宁。(三)好家风是子孙后代的“指路灯”,更是精神财富的“聚宝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个好的家风,正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留给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人讲,“遗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其实,赐子好名,不如传子好家风。清廉、勤俭、正直、善良,这些优秀的家风品质,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品格养成。当孩子们看到父母勤俭节约、公正无私,他们就会从小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可为、什么是不可为。这样的家庭熏陶,远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深刻,会让他们受益终身。反之,如果父母利用权力谋私,贪图享乐,孩子们看在眼里,耳濡目染,价值观必然会扭曲,对他们的成长将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我们希望孩子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而不是在阴影中战战兢兢。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家庭的长远发展,我们更要自觉把廉洁的种子播撒到家风建设中去。二、当好“廉内助”:切实履行家庭监督的主体责任各位家属与领导干部朝夕相处,最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细节,在监督管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要变“贤内助”为“廉内助”,主动担起家庭监督的主体责任,时常敲警钟、拉袖子。(一)当好“守门员”:把好金钱关、交往关、特权关。咱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都想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让外面的风雨侵袭。在廉洁问题上,家属就得当好这个“守门员”,把好家门,守住底线。一是坚决守住“金钱关”。钱是好东西,但有些钱是不能碰的。咱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那些来路不明的钱财,那些打着“人情往来”旗号的贵重礼物,背后往往都藏着陷阱。有句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家属要支持亲属通过正当途径获得收入,但对任何不义之财,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坚决拒绝。一旦发现有异常的钱款入账,或者有人送来明显超出正常人情往来的礼品,咱们要立即警觉起来,问个清楚,必要时要果断拒绝,甚至向组织报告。想想看,为了那些烫手的钱,最终可能失去的是自由、是名誉、是家庭的完整,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二是坚决划清“交往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领导干部工作性质特殊,身边难免会有一些形形色色的人。家属要提醒和引导干部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远离那些目的不纯、动机不轨的“围猎者”。有些人看起来热情周到,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看重的不是领导干部本人,而是他们手中的权力。同时,咱们家属自身也要注重社交选择,不利用干部的职权影响力谋取私利,不盲目参加一些不必要的应酬,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给干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三是坚决抵制“特权思想”。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家属要教育引导子女和亲属,不能凭借干部的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搞特殊化,不搞“官二代”。孩子升学、亲戚办事、自己求职,都要按规矩来,凭本事说话,不给干部添堵,不让“特权”的影子玷污了家庭的清白。让清廉成为家庭成员共同的行为准则,这才是给孩子们最好的榜样。(二)当好“检查员”:勤吹廉政风、善察微变化、多做暖心人。作为与领导干部朝夕相处的家属,咱们不仅要做“守门员”,更要当好“检查员”,时刻关注干部思想上的“风吹草动”,防微杜渐。一是勤吹“廉政风”。家庭是最好的廉政课堂。咱们要利用日常沟通,比如饭桌上、睡前谈心时,多给干部提个醒、打个预防针。特别是在敏感岗位调整、重大项目决策、重要节假日等关键节点,要及时重申纪律规定,让警钟长鸣。比如,过年过节时,可以跟干部聊聊,“现在反腐抓得紧,咱们可不能收礼,平平安安过个节比什么都强。”别小看这些“家常话”,它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干部时刻保持警醒。二是善于观察“微变化”。干部如果思想上出现问题,往往会先在行为上有所表现。比如,以前是勤俭节约,突然变得大手大脚;以前是清正廉洁,突然对不正之风熟视无睹;以前是作息规律,突然夜不归宿、行踪诡秘。这些细微的变化,作为家属,咱们最容易察觉。一旦发现干部出现异常焦虑、消费升级、行踪诡秘等苗头性问题,一定要及时提醒劝阻,深入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就像一棵树,小毛病早发现早修剪,就能健康成长;等到病入膏肓,就来不及了。三是多做暖心人。咱们不仅要监督,更要给予干部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领导干部工作压力大,有时会遇到挫折和不顺心。家属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包容,用亲情的力量,感化、引导和支持干部。当他们感到疲惫、困惑时,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顿可口的饭菜,都能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去抵御外部的诱惑和消极情绪的侵扰。家庭的温度,是他们抵御一切风雨的最后一道屏障。(三)当好“监督员”:严守公私界、支持干事业。咱们都知道,公事和私事得分清。作为家属,咱们不仅不能干预公事,更要支持干部秉公用权。一是坚决杜绝“干预公事”。要严格恪守“公私分明”的原则,决不能利用家庭关系打听内幕消息、插手人事安排、干预工程项目等公权力事项。有些家属觉得,我帮他出谋划策是为他好,我帮他打点关系是爱他。殊不知,这恰恰是将干部推向深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不是为家庭谋利的。咱们要提醒干部按制度、按程序办事,坚决拒绝说情风、人情关,守住公权力的边界。二是做到“两个自觉”。要自觉支持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和奉献,用正向的激励去支持他们恪尽职守、秉公用权。同时,也要自觉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当发现干部有违纪违规行为时,要敢于指出,劝其改正,甚至向组织反映,这才是真正对干部负责,对家庭负责。一时的情面,换来的可能是终身的悔恨。三、涵养好家风:共同营造向上向善的家庭氛围廉洁家风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要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共同建设一个健康、和谐、向上的家庭环境。(一)倡导勤俭节约,树立健康生活观。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勤俭持家”这四个字,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领导干部家庭应带头反对奢侈浪费,拒绝盲目攀比,回归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一是倡导朴素生活。那些大吃大喝、挥霍无度,不是真正的体面,反而是虚荣和浮华。咱们要让子女明白每一分钱、每一份资源都来之不易,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不铺张、不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家庭的底色。比如,饭菜尽量光盘,少点外卖,多自己动手做饭,感受家的烟火气和家的温馨。二是保持平常心境。要引导干部和家人正确对待名利,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和学习上,不被物质欲望所困扰。以淡泊之心对待“得失”,以奉献精神去追求人生的价值。房子再大,不如家和;车子再好,不如平安。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是内心的宁静和家人的和睦。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粗茶淡饭,聊着家常,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这份平淡而真实的幸福,是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二)注重言传身教,传承优良家训。一个好的家训,就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旗帜,是代代相传的做人做事准则。一是教育引导。家属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首要责任,把清廉正直、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友善待人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子女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我们可以多给孩子讲讲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故事,讲讲身边优秀人物的感人事迹,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从小教导孩子要诚实守信,借了别人的东西要还,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二是形成家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提炼出几句简短而富有深意的家训家规,比如“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勤俭持家,孝老爱亲”“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等等。将这些规矩挂在家中醒目的位置,或者通过日常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家人,让它们成为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指南,代代相传,成为我们家庭的精神财富。(三)建设和谐港湾,以情感抵御诱惑。家庭是情感的归宿,是抵御一切负面情绪和外部诱惑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是涵养和气。用爱和理解去包容干部的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确保家庭始终是温馨、理解、信任的后盾。当干部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回到家能够感受到温暖和支持,而不是抱怨和指责。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让他们卸下心防,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二是共同学习。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要多交流、多学习,共同提升思想境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一起阅读报纸杂志,观看新闻,共同探讨时事热点,用积极健康的爱好和追求充实家庭生活,比如一起健身、一起旅行、一起做公益。这样不仅能增进家人间的感情,也能避免被不良习气和腐败思想渗透,让家庭生活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窗明几净的家,少了浮华,多了书香和笑声,这样的家,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幸福港湾。四、加强自我学习与修养,以坚定的信念守护清廉人生清廉家风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每一位家属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用法律和纪律的标尺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一)要增强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心中有戒。一是加强自学。咱们家属不能觉得党纪国法离我们很远,那是干部的事。其实不然,很多案件中家属之所以从犯,就是因为不懂法、不知纪。家属要主动学习党纪国法和相关规章制度,特别是与领导干部职务行为相关的廉政规定,做到知晓政策、明白红线。比如,现在哪些是明确规定不能做的,哪些是涉嫌违法的,咱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以案为鉴。今天我们参加的警示教育活动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在领导干部家属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08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