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某景区主要负责人2025年安全生产履职报告(资料)
景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游客安全!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某景区主要负责人2025年安全生产履职报告(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某景区主要负责人2025年安全生产履职报告2025年,**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景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向好,为景区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安全保障。一、基本情况2025年,**景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思想认识、责任体系、制度构建、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多个维度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运营服务中心作为一线核心部门,在检票引导、安保维稳、环卫保障、设施维护及讲解服务等环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了景区整体运营的安全、平稳、有序。(一)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高效运行。景区始终将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作为抓好安全工作的总抓手。强化顶层设计,依据新《安全生产法》中“三管三必须”的核心原则,修订并印发了《**景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能。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全年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12次,带队开展安全检查30余次,研究解决了景区智慧消防系统升级、古建筑群消防通道改造等一批重大安全问题。压实层级责任,构建了“党工委管委会—部门负责人—岗位员工”的三级责任链条,层层签订《202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共计签订责任书350余份,实现了安全责任全覆盖、无死角。运营服务中心内部进一步细化分工,检票组负责入口火种源头管控与游客安全告知,安保组负责全时段巡逻与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环卫维修组负责游览路径安全与设施完好,讲解组负责游览过程中的安全提示与风险预警,形成了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责任网络。完善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工作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全年下发安全工作督办函15份,有效推动了责任的末端落实。(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系统性建设逐步规范。制度建设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石,景区着力构建科学完备、实用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在已有20余项基础制度之上,2025年结合新业态发展和风险变化,重点组织编制并发布了《**景区低空旅游项目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景区夜游经济安全管理规定》,对索道、玻璃栈道等高风险项目的运营标准、维护保养、应急处置作出了更为详尽的规定。制度修订与时俱进,组织安全管理部门、法律顾问及一线骨干对现有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修订后的《森林火灾专项应急预案》增强了与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的联动机制,《旅游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方案》则细化了线上预约、入口管控、节点分流、紧急疏散等全流程管控措施,提升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度执行彰显刚—2—性,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联合执法”的模式,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全年针对检票口火种收缴流程、安保巡逻频次、维修作业许可等制度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25次,对发现的3起违规操作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景区范围内通报批评,确保了制度“长牙带电”。(三)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提升全员安全素养是治本之策,景区坚持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分层分类精准施训,面向管理层,重点讲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等理论知识;面向特种作业人员,坚持持证上岗,并定期组织复训和技能比武;面向运营服务中心等一线员工,侧重于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技能、游客沟通技巧等实用性内容。全年累计组织各类安全生产培训35场次,参训人员达2800余人次,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保持100%。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充分利用景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安全知识、游玩提示、预警信息等200余条,在景区入口、换乘中心、核心景点等关键位置,设置安全提示牌600余块,形成了线上线下、动静结合的立体化宣传网络。安全文化氛围浓厚,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森林防火宣传周”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观摩、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引导全体员工和广大游客“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运营服务中心的讲解员将安全知识融入讲解词,寓教于乐,有效提升了游客的安全意识。(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精度与力度显著增强。隐患是事故的根源,排查治理是防范事故的关键环节,景区以“零容忍”的态度狠抓隐患排查整治。排查机制立体多元,建立了运营服务中心一线班组日巡查、各部门周排查、景区月度综合检查、节假日专项检查、重要时段领导带队督查的“五位一体”隐患排查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体检”,重点对电气系统、建筑结构、特种设备等进行深度检测。隐患数据清晰可溯,全年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检查120次,覆盖景区所有运营区域和后勤保障场所,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35项,其中一般隐患129项,重大隐患6项,所有隐患均建立了详细的台账,明确了隐患内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资金来源,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式落实。整改闭环扎实有效,对排查出的隐患,坚持“立查立改、限期整改、挂牌督办”相结合,全年投入整改资金85万元,用于消防设施升级、道路护栏加固、电气线路改造等,截至2025年11月10日,已完成整改134项,整改完成率达到99.2%,剩余1项重大隐患已制定专项方案,并落实了临时管控措施,计划于年底前彻底完成。(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系统性与实战化水平稳步提升。有效的应急响应是抵御风险的最后防线,景区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预案体系科学完备,形成了以1个《**—4—景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为总纲,涵盖火灾、防汛、地质灾害、特种设备、食品安全、大客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12个专项预案的“1+12”应急预案体系,所有预案均按规定向属地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估修订。应急队伍精干高效,整合景区安保、消防、工程、医疗等力量,组建了一支60人的专职应急救援队,并按区域划分了5个应急救援小分队,确保在5分钟内能够响应景区内任何地点的突发事件,运营服务中心的安保人员作为应急处突的第一响应力量,定期开展体能、技能和战术训练。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建立了中心应急物资库和3个区域应急物资储备点,储备了灭火器材、破拆工具、照明设备、通信设备、医疗急救包、帐篷、救生衣等20余类、价值超50万元的应急物资,并建立了动态管理和轮换制度,确保物资处于良好状态。应急演练贴近实战,坚持“演练即实战”的原则,全年组织了不同规模、不同场景的应急演练18次,其中与**市、**区两级应急、消防、卫健、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了“守护2025”大型综合应急演练,模拟了森林火灾引发游客被困的场景,检验了多部门协同作战、跨区域应急救援和现场医疗救护的能力,演练后及时复盘总结,优化了8项应急流程。二、存在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景区安全生产工作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安全基础依然薄弱,风险挑战不容忽视。(一)思想认识层面的麻痹松懈思想依然存在。景区连续多年保持安全平稳态势,部分管理人员和员工产生了“歇歇脚、松口气”的麻痹思想,对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认识有所弱化。红线意识树得不牢,在日常工作中,存在重经营、轻安全的倾向,对安全投入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一些需要长期投入的隐蔽性工程整改积极性不高。警惕性有所下降,对常规性风险关注多,但对由极端天气、游客行为异化、新技术应用等带来的新型风险缺乏足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对准备。侥幸心理作祟,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对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制止不力、处罚不严,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二)责任落实层面的压力传导存在“中梗阻”现象。安全生产责任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实上仍存在堵点。责任体系运行不畅,尽管层层签订了责任书,但部分基层班组长对自身的安全职责认识模糊,未能有效将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在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安全隐患时,部门间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协同效率不高。外包单位监管存在短板,景区内部分经营项目实行外包,存在“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问题,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应急处置等监管不到位,其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素质参差不齐,成为景区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三)基础保障层面的历史欠账与发展需求矛盾突出。景区安全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与新时代安全发展的要求之间仍有较—6—大差距。设施设备老化问题,景区内部分基础设施,特别是早期修建的步道、护栏、供电线路等,已进入老龄化、高危期,日常小修小补难以根除安全隐患,系统性更新改造资金压力巨大。科技兴安水平滞后,景区智慧化、信息化安防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现有视频监控探头存在部分盲区,人流监测预警系统精准度不高,尚未建成一体化的智慧安防指挥平台,对风险的感知、预警和响应能力,与国内先进景区相比有明显差距。(四)外部环境的复杂风险挑战交织叠加。景区安全生产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风险显著增多。自然灾害风险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广发、强发,景区面临的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压力空前,2025年夏季,**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森林火险等级长期维持在高位,防火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游客行为带来新隐患,随着旅游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游客不文明、不安全行为屡禁不止,游客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在危险地段拍照、违规使用明火等行为,给景区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可控性。新兴项目带来新课题,为提升游客体验,景区不断引入索道、玻璃桥、高空滑索、低空飞行等新兴旅游项目,这些项目技术含量高、风险集中,对安全管理、设备维护、人员资质等都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关经验和标准仍在探索和完善中。三、下步打算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景区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采取更加有力、更加精准的措施,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深化理论武装,将安全生产理论学习纳入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和各级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定期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深刻领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要义,切实增强抓好安全生产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警示教育,建立安全生产“以案说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机制,搜集整理国内外旅游景区典型事故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每季度组织全员观看学习,深刻剖析事故原因,用血的教训警醒员工,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培育安全文化,深入推进安全文化进部门、进班组、进岗位,开展“安全标兵”、“无违章班组”创建活动,将安全理念融入景区发展的血脉,通过设立安全文化长廊、组织安全知识竞赛、鼓励员工提安全合理化建议等方式,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监督安全”的浓厚氛围。(二)健全责任链条,拧紧安全责任螺丝。着力构建更为严密、高效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体系。完善责任清单,在现有责任体系基础上,组织制定《**景区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清单》,将安全责任细化分解到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员工的每一个岗位,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出了问题怎么办”,实—8—现责任具体化、清单化、可视化,运营服务中心要率先完成各岗位责任清单的编制,并上墙公示。强化考核问责,优化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办法,加大安全指标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对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和个人,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加大对安全事故和重大隐患的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还要倒查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强化协同监管,建立由安委办牵头,公安、消防、市场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各经营主体等多方参与的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通报情况,研究问题,部署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三)深化隐患治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全面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精准辨
公文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某景区主要负责人2025年安全生产履职报告(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119795 .html